轉發微博網友「CC女士不是西西」的分享:「你不能以一個人的現狀來對待他,要按照他希望成為的人去對待他,這樣你才能幫助他,使他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 我是個自驅力很強的人,但是關於學習的體會是,高度自驅的年輕人反而無法過度相信個人的自驅力。 更永續的方式是逐步打造一個有助於個人提升、和自己的目標盡可能相匹配的小環境,這是最大的正向回饋和學習循環。 這包括選擇切實且逐步提高的個人目標(學業、工作、收入等),並建立有助於自我提升的人際網絡(關係緊密的人,包括師長、合作夥伴和朋友),例如選擇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和行業、跟隨一個經驗豐富願意指導的上司/老師、加入一個個人結果可衡量的小團隊......這樣可衡量的小團隊。 在一個不利於個人成長的環境裡,高度自驅反而可能帶來痛苦,自驅力也不可能持續。 一位學生曾經借用歌德的話描述克里森坦森對他的影響: 「你不能以一個人的現狀來對待他,要按照他希望成為的人去對待他,這樣你才能幫助他,使他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這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關於獲得正回饋人選的最佳描述,適合以此為標準來擇業、擇師、擇友和擇偶,並以此標準來對待和我們關係緊密的人。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