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的經典比喻值得一再咀嚼: 公司裡每個人都是一個向量,團隊的進展取決於所有向量的合力。大公司裡方向各異,合力趨近於零;xAI 這種小團隊,所有向量都朝著同一方向,所以總和很大。 他說的是方向一致性,團隊要走得快,得在同一個方向上發力。 這的確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小團隊能打出市場,大公司反而常常原地打轉。 但這只是機制的一半。很多公司其實還面臨另一套約束邏輯:決策頻寬。 以下內容,歡迎對號入座。 就算向量對齊,團隊給力,如果所有決策都要老闆拍板,那這個老闆本身就是公司頻寬的上限。 例如很多微小的事,例如一個功能起什麼名字,下面人想好了幾個方案,還得等老闆拍腦袋定一個,趕上被否還得重起;比如文案寫好了三版,但最後一句要怎麼收誰都不敢拍板; 這時候問題就不是方向對不對,決策都卡住了,整個公司的合力就不再是加總了,大家都在排隊等一個永遠在忙的CPU 空出時間來處理。 這種結構看起來是為了提效,但實際上把整個組織的決策和試誤能力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決策頻寬嚴重不足。 這種情況下向量是對齊了,但沒有決策頻寬,這支隊伍也只能在原地做思想體操,走不遠。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