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當AI的能力遠超人類時,人類的勞動價值可能趨於0,甚至負值(人類出錯),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的運作與經濟系統會是什麼樣子? Emad @EMostaque 最近有一個線上訪談,聊了這個問題👇🏻 在接下來的1000天內,我們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智慧倒置的情況。 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經歷了從土地到工廠,再到資本與IP的變化。在AI時代,生產力是算力。 如果我們無法建構出一個「以人為本」的獎勵函數,AI最終就會泯滅掉人類存活的意義(在行動上沒有價值,或許只剩下了肉體價值) 但如果存在這種獎勵函數,它一定會是去中心化的。 只有不被壟斷,它才不會失控。 於是人們想辦法去挖礦,這些貨幣從另一面代表了計算資源,這些算力在支持公共AI系統,公共AI系統又在服務全人類。 這種基礎數位貨幣,其實就是現在的比特幣呀。 從前人們在做無用的哈希計算,但未來人們都在使用AI處理每一個有價值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獲得貨幣,這個去中心化貨幣其實就是算力資源計算行為的證明。 但是,有限貨幣人們更偏向囤積,而不是使用。 失去流動性的貨幣就無法成為一個經濟體中有效的交換媒介。這就是所謂的「格雷欣法則」或通縮螺旋。 所以,還需要建構一種流通貨幣,以便把價值儲存和交易媒介區分開。 每個經過驗證的真實人類,透過其個人AI,將自動、持續地獲得一種新的流通貨幣。 這種貨幣與基礎數位貨幣掛鉤,保證其價值穩定。 這筆錢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構成了社會安全網的基礎。 這樣就避免了單一通貨緊縮貨幣所導致的經濟停滯問題。人們會願意花費流通貨幣來換取AI提供的服務,而AI則需要透過服務人類來賺取這些Credits,再用它去支付運作所需的算力(最終可能需要兌換成Foundation Coin或其他形式) 當AI只能消耗這些流通貨幣時,AI的獎勵函數就被鎖定成必須要做對社會和人類有益的行為。完成了一種激勵對齊。從而去製衡那些可怕的“AI毒瘤” ----------- 這個訪談Emad也提到另一個觀點,生成式AI的驚人能力暗示了宇宙本身可能具有某種計算或資訊的底層結構,我們只是處於一個「發現」這個結構的過程中,我們在發現智能而非發明智能 同樣的底層AI模型架構(如Diffusion、Transformer)能夠以極高的壓縮率學習並產生看似完全不同領域的內容,從蛋白質折疊、物理世界模擬,到人類語言和經濟系統。 這些模型可能觸及了現實世界更底層的運行規律,而宇宙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在最小化某種「損失函數」(如熵或資訊差)的巨大計算系統。 ----------- AI強大後,人類的價值 當認知和運算能力不再是稀缺資源時,人類的價值就會回歸到那些無法被量化的部分: 例如關係網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社區歸屬感、社會關係。 例如真實的互動體驗:與家人朋友的相處、共同創作與經驗的價值。 例如成為獨立思考的人:成為一個有意識、有情感體驗的存在,這可能是AI無法複製的。 AI的崛起迫使我們重新思考GDP以外的價值衡量標準,轉而關注人類的長期繁榮和生命的意義 訪談來源:https://t.co/PHurYHMVKE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