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GoogleDeepMind與Google研究團隊共同發表了新一代人工智慧天氣預報模式WeatherNext 2。 這款產品帶來了兩大核心突破:速度提升8倍,且能提供每小時分辨率的預報——這意味著在單一晶片上,模型可在不到一分鐘內生成數百種可能的天氣情景,而傳統超級電腦完成同類任務需數小時。 在精準度上,WeatherNext 2在溫度、風力、濕度等99.9%的天氣變數上超越了前代,預報時效覆蓋0至15天。 目前,它已應用於Google搜尋、AI助理Gemini、Pixel手機天氣功能及Google Maps平台的天氣API,並將於未來幾週內整合到Google Maps中,為用戶提供即時、精細的天氣服務。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其對短期災害的預測能力。在提前三天預報熱帶風暴路徑時,新模式比上一代提早了約24小時。 DeepMind研究員Akib Uddin指出,每小時一次的預報對能源交易員、農業從業者等行業尤為關鍵:“更精細的數據讓決策更精準,比如風電場可據此調整發電計劃,能源公司能優化調度。” 這項突破源自於DeepMind開發的「功能生成網路」。傳統模型通常針對單一氣像要素(如溫度、風速)訓練,而新方法可透過學習各要素間的關聯,直接預測複雜系統,例如區域熱浪蔓延或風電場功率波動。 當然,技術仍有提升空間。 DeepMind科學家Ferran Alet坦言,由於訓練資料在極端天氣場景(如異常降雨、暴雪)中存在缺口,模型對此類事件的預測能力仍有待加強。 “這是我們持續改進的方向。” 目前,WeatherNext 2已透過Google Cloud的Vertex AI、BigQuery和Earth Engine向企業與研究機構開放。此領域的競爭正日趨激烈,包括NVIDIA、微軟、AccuWeather及華為等公司均在佈局AI天氣預報系統。 從個人手機上的天氣圖標,到企業的決策支援工具,WeatherNext 2正用科技改變人類與自然的互動方式。它不僅是一次技術迭代,更預示著AI在氣候服務領域的廣闊應用——透過數據驅動的精細化預測,我們正逐步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規劃”,讓科技更貼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