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说一下,我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命令行工具(比如 Claude Code、Codex 等)了。现在,如果我想让 AI 执行某些操作,我只需在当前文件的底部写一条注释,例如: // 将 parse_xyz 函数移至单独的文件中 然后我在 VIM 中按下空格键+输入,其中: -g 选择 gpt-5.1 - G seelcts gpt-5.1(高) - 我选择双子座-3 - 我选择双子座-3(高) -s 选择 sonnet-3.5 - S 选择 sonnet-3.5(高) - ... ETC ... 这将调用 refactor.ts 脚本,该脚本将合并以下内容: - 我当前正在编辑的文件 - 它导入的所有文件,递归地 合并成一个提示 然后,调用速度更快的模型来省略无关文件。 这样做是为了清理过时的上下文信息,这在目前非常重要。 最后,调用一个速度较慢的模型来执行所需的重构,方法是省略一系列 `` 和 `` 命令。我的脚本会将这些命令应用到文件,然后停止。 没有交互式循环,只有快速的请求/响应回合。 这涵盖了我使用 Codex 等工具的 90% 的情况,而且速度至少快了 10 倍。我只需要找到依赖树中最顶层的相关文件,在文件末尾写上我想要做的注释,然后按两个键即可。 双子座3尤其适合这种格局。 (我还听说它在光标和类似设备上的效果不太好) 当然,代理式编程的灵活性依然很棒,而且它能覆盖更多场景,但速度太慢,不适合专门用于编程。等待 1 分钟还可以接受,等待 30 分钟就太影响工作了。另外,我也不擅长多任务处理。所以,至少在 2025 年,当你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时,这种设置比命令行代理要好用得多。 如果你想试试,我已经把这个脚本以“refactor.ts”的名称上传到了victortaelin/ai-scripts目录。它会替换掉原来的“holefill.ts”。可惜的是,目前它只支持类似C++的导入方式(例如“#include ...”),所以你需要修改它来支持你的编程语言……但我真心推荐你尝试一下这个工作流程。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