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大眾做自媒體有什麼共通的核心,我想,或許是去創作那些即便沒有任何即時回饋,也依然能讓你堅持下去的內容。 創作本身,很多時候就是意義。 當你沉浸在內容的打磨中,無論是梳理一個觀點,或是記錄一段經歷,這個過程本身就在讓你成長。 就像你獨自在黑暗中前行,雖然看不到沿途的燈火,腳下的每一步卻都在讓你更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也更了解自己。 實踐費曼學習法,或許是做自媒體一個很好的策略。 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是“以教代學”,把學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才能真正檢驗自己是否理解透徹。如果我們把創作內容的過程,也看作是一次自我闡釋和知識深化的過程,哪怕一開始沒有任何人看,你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學習收穫。這種從內而外的原始動能,會讓你對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表達也更加精準。 當你真正把內容做紮實了,當你的思考夠深入時,它就像一顆埋在土裡的種子,在無人知曉的時刻默默紮根生長。總是會有那麼一天,當它破土而出,自然會吸引到那些與你同頻的人。到那時,它就不再只是你一個人的思考,而是能引發共鳴、傳遞價值的IP。 所以,不必急於看到數據的成長,也不必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重要的是,你是否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有所得,是否在為自己累積有價值的思考和表達。當這份堅持和投入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自然會有它被看見、被傳播的時刻。自媒體的真諦,或許就藏在這份不疾不徐的自我深耕裡。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