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o Lu 的設計哲學-「Making Things True” 來自Cursor 設計負責人Ryo Lu 對設計本質的深刻反思,融合了哲學、軟體歷史和AI 趨勢。 Ryo 以親身經驗為基礎,強調設計的核心在於「分解與重組」:剝離事物的表層,揭示其底層結構,然後用這些「原子」建構全新形式。這不是簡單地美化介面,而是透過系統性思考,賦予使用者無限創造力。 1. 設計的真諦:不只美學,而是思維框架· 許多人視設計為「選色、調佈局」的表面工作,但Ryo 認為,它更像一種世界觀:面對複雜事物,先「分解」成基本組件,理解組件間的關係,然後「重組」成更簡潔、強大或揭示隱密的新形態。 · 這類似於物理學中的粒子拆解,或樂高積木的玩法——不是發明新磚塊,而是巧妙排列現有元素,創造無限可能。 Ryo 藉此批判了「單用途產品」(如特定任務管理器),它們雖高效,卻鎖死了使用者的靈活性。 2. 從Notion 到Cursor:工具即係統· Ryo 分享了在Notion 的經驗:他們不滿足於再造“筆記App”或“任務工具”,而是追問“軟體的原子是什麼?”最終提煉出“區塊”(blocks)、“資料庫”(databases)、“視圖”(views)和“原語”(relations)等原語。這些組件像樂高,讓使用者自由拼搭,取代了Asana、Linear 等「預製」應用程式。 · 轉向Cursor,Ryo 指出它降低了「意圖到軟體」的門檻。過去,想法需轉化為程式碼語法、框架和除錯;如今,使用者只需描述意圖,AI 就能理解其底層邏輯(模式、架構),直接產生程式碼。這不是「翻譯」人類想法,而是讓智能體(AI)處理底層重組,使用者專注於概念層面。 · 啟示:好工具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提供「建造無限解決方案」的磚塊。 Notion 適用於思想與工作,Cursor 則針對軟體開發。 3. 更廣的哲學延伸:模組化宇宙與新原語· Ryo 將此擴展到自然界:語言用有限符號無限表達,音樂用12 個音符變奏,DNA 用4 對鹼基編碼生命。宇宙本質上是「簡單規則,無限重組」的模組化系統,設計則是人類有意識地參與其中──提取模式、去除冗餘,建構新現實。 · 回顧計算史,他強調關鍵創新不是“新功能”,而是“新原語”:命令列賦予可組合程序,GUI 帶來直接操作,Web 引入超鏈接,智慧型手機添加感測器。這些原子解鎖了生態系統。 · AI 正是下一個「原語」:它不是輔助功能,而是全新層級,能將抽象意圖分解為代碼或現實形式。 Ryo 預言,這將重塑設計範式——從「美化」轉向「真實化」(making things true),即追問事物的本質屬性:什麼不可或缺?去除後它還是它嗎?理解後,又能衍生何種新物?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