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我” vs “看看我”。 OpenAI 的全新群聊试点项目让我重新思考,优秀的产品究竟能解决哪些层面的情感问题。 电影《盗梦空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总是试图找到产品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 面向父母和孩子的产品:“我是一位好父母吗?” 💬 社交产品:“看到我。了解我。与我联系。” ⚙️ 像 Google 或 ChatGPT 这样的效率工具:“帮我完成这项任务。” 我逐渐意识到,“帮助我”的产品很少能真正起到“关注我”的作用。 谷歌在社交媒体领域尝试了几十年,但都失败了。然而,WhatsApp、微信、KakaoTalk等即时通讯产品却能从“看到我”转变为“帮助我”。 桥梁可能是频率。 🧮 ChatGPT 的每周活跃用户数(2025 年 7 月):约 26 条消息/周 💬 WhatsApp 平均每天发送消息:25 条 每天的过度使用会解锁新的领域:协作、协调和联系。 此次发布还有其他一些非常有趣的亮点(以后可能会写更多关于这些内容的文章):新用户引导流程、邀请机制,以及记忆是否会延续到群组环境中。 我认为,ChatGPT要想从“帮帮我”过渡到“看到我”将会非常困难,除非用户数量和使用频率进一步提高(而它目前的使用率和使用频率已经高得惊人了),但我们拭目以待!令人兴奋的版本发布。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