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天開發兩個MVP 產品,對Cursor 2.0 全面體驗分享—— 全新智能體優先UI、Composer 1 更快速度、多模型的品質優化、內建瀏覽器調試、雲端靈活性 1. 全新使用者介面(UI) Cursor 2.0 將「智能體」置於核心位置,使用者專注於輸出結果,而非底層文件管理。這簡化了開發流程,支援「無程式碼」模式;如需手動調整,仍可切換回傳統IDE 介面。 2. Composer 1 模型:速度優先雖不如GPT-5 Codex 或Claude Sonnet 4.5 等模型在複雜任務上出色,但Composer 1 響應速度遠超對手。適合快速原型迭代和簡單功能開發,「 Vibe Coding」 的理想選擇,已在業餘和客戶專案中廣泛應用。 3. 多模型並行運行可同時在多個AI 模型上執行相同提示,選擇最佳輸出。 Tomar 藉此解決UI 生成中的常見痛點(如難看的紫色漸變),雖成本較高,但對追求高品質介面的項目價值顯著。 4. 內建瀏覽器工具整合即時除錯功能:選取元素、存取開發者工具、即時修復UI 問題,無需切換應用程式。借鑒了Windsurf 的先例,提升了開發效率。 5. 內建程式碼審查「智能體審查」功能自動掃描安全漏洞、潛在bug 和程式碼質量,適合初步檢查。 Tomar 建議,對於深度PR 審查,仍需依賴專業工具如@coderabbitai。 6. 雲端智能:隨時隨地開發新功能允許從手機等設備遠端運行智能體,連接GitHub 倉庫,即可新增功能、撰寫部落格或處理行銷任務。 Tomar 視其為靈活性的亮點,正處於實驗階段。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