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求助帖收到大量朋友支招,每個都很真誠、專業。 例如陳言linkc-chen(小紅書9.8w關注)dontbesilent(去年20w關注成長)。 還有多位上萬關注的朋友分享了自己的實戰經驗。 還有熱心推友,幫我做帳號診斷,給了不少中肯建議。 基於推友的經驗分享,我讓AI寫了一篇總結文章。 分享給想做小紅書的朋友。 --- 小紅書成長方法論:一些真正有用的經驗 看完大家的實戰經驗。 我發現我對小紅書的理解其實是錯的。 我以為小紅書是內容平台?不是。 它是個社區。 這個定位,決定了所有做內容的底層邏輯。 去年小紅書漲粉超過20萬的博主,全平台總共781個。 (dontbesilent是其中一個,後續簡稱Don哥) 他分享了一些可複製的方法論。 理解平台的演算法邏輯 小紅書的演算法思路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平台不想捧出超級大V。 小紅書想要的理想狀態: 寧要10000個5千粉的專業博主,也不要1000個5萬粉的。 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靠"人設"漲粉的路徑在這裡不太通。 小紅書在演算法層面就在弱化部落客的存在感,它要的是使用者和內容的精準匹配。 所以公眾號和X 的"先漲粉再變現"的邏輯,在小紅書很難走通。 使用者真正的內容需求 有位朋友的總結,我覺得很到位: 小紅書用戶對內容有三個核心需求— - 看起來是"真的" - 看起來"有用" - 看起來"我也行" 內容要為用戶建立一個觸手可及的目標,給大家一些希望。 至於用戶會不會真的去實踐? 其實大部分人止步於按讚收藏。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者在看到內容的那一刻,覺得"這個有用,我能做到"。 這就是小紅書內容的底層邏輯。 起號的標準流程 很多人卡在起號這一步。 這裡有一個被驗證過的方法: 前三天,用大字報測試帳號 大字報就是小紅書app自備的圖文模板,輸入文字直接生成封面的那種。 具體操作: 1. 在細分領域找三個大字報(近期低粉爆文) 2. 參考70%,修改30% 3. 投下薯條(最便宜的即可) 4. 連續三天,一天一條,總共三條 這個動作的目的:確保帳號正常,能進推薦池。 除非設備或IP被封過號,否則這個方法基本上能讓帳號啟動。 起號後的關鍵決策 避免開藍V和開店 原因是: 這兩個操作會讓帳號進入商家流量池或電商流量池。 內容會被推給"想買東西的人",而不是"對內容有興趣的人"。 如果需要賣貨,開櫥窗分銷就夠了。 如果需要認證,認證個人專業號碼即可,不要認證企業藍V。 明確目標:要什麼 這是最重要的一課。 到底想要曝光量、粉絲量,還是變現? 這三個目標,大部分時候是互相矛盾的。 - 最容易火紅的內容是輿論熱點,但看完不會有人關注 - 最容易漲粉的是免費分享,但很難實現付費轉化 根據大家的經驗,在99%的情況下,流量越大越不賺錢,粉絲量越大越不賺錢。 只有在1%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曝光、粉絲、收入三點交叉。 所以要先想清楚:你真正的目標是什麼? 這個決定了接下來的所有策略。 找對標,學細節 明確目標後,找一個對標帳號。 什麼樣的對標? 然後觀察學習: - 他們的標題使用什麼情緒 - 正文加幾個tag - emoji的使用頻次 - 封面是以圖為主還是字為主 - 字體顏色、是否有襯線 - 頭像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 - 簡介寫幾行、每行結尾是否加句號 做個小紅書有必要這麼細緻嗎? 確實有必要。 Don哥說,他實際操作中比上面描述的要細緻1000倍。 他會觀察同行在影片裡怎麼喝水,甚至設計了5種不同的喝水方式來進行短影片拍攝。 要理解演算法和使用者心理 有人會說,這樣做是不是在操縱使用者。 但換個角度想:只要在平台上發內容,本質上都是在嘗試理解演算法、理解使用者需求。 只是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而已。 漲粉的兩種路徑 第一種:內容價值認可 這在技術賽道特別難。 除非做高品質連載教程,但這種形式在小紅書不太成立——用戶沒有追更的耐心。 第二種:利益激勵 例如關注送資料、送範本、送工具。 這個方法確實有效。 有位6萬粉的X有分享,他0-1萬粉主要靠"三連送資源"。 但問題是,平台正在圍堵這條路,空間越來越小。 還有漲粉最快的方法:“抽獎”,但小紅書已經基本堵死了這條路。 那怎麼辦? 核心方法:製造議題 不是單純輸出內容,而是製造議題。 因為小紅書定位自己是"社群",不是"平台"。 社群的核心是討論、互動、話題。 抖音說自己是"平台",微信說自己是"生活方式",但小紅書明確說自己是"社區"。 這個定位決定了:要做的不是單向輸出,而是引發討論。 (終於知道,為什麼小紅書那麼多提問貼文、引戰帖了) 內容策略:量、質、巧 ### 以量取勝 有位X友的做法很聰明: 別人一天講一個知識點,他就一篇把100個知識點全講了。 別人周更,就日更。 持續投餵給平台,快速找到適合自己、也符合平台口味的內容形式。 但這有個前提:需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創作系統。 具體方法: 領域必須垂直。 不垂直,流量分配就不精準,再好的內容也推不到對的人面前。 把創作流程化。 建立標準動作: ① 建立選題庫(職場→效率→工具→Mac/Chrome/iPad,這麼拆就是100+篇) ② 標準化流程(選題→大綱→資料→AI協作→潤飾→發布) ③ 形成慣性,減少每次的決策成本 用工具提效。 Notion截圖、Obsidian主題都是不錯的選擇。 排版好看,但別讓排版限制內容。 以質取勝 品質不是指內容多深刻,而是: 創意角度 從不同角度切入。 同樣的選題,可以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視覺呈現 封面統一化,讓帳號看起來專業。 有部落客分享說,看過用戶因為排版乾淨而關注的案例。 小紅書用戶很重視第一印象。 以巧取勝 標題要共鳴 "家人們""誰懂啊"這類表達,雖然俗套常見,但確實有效。 內容要簡單 一眼看懂。 小紅書知識區和其他平台最大的差別:這裡的使用者更需要簡單直接的內容。 話題標籤有技巧 不選流量最高的,選字數較多的長尾話題標籤。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搶到新話題的先發位置,流量會有明顯提升。 有位朋友分享:他當初是唯一在講Gemini Chrome的人,搜尋那個話題全是他的內容,流量直接起飛。 如果漲粉遇到困難 幾個自查問題: - 內容是不是"一次性價值"?看完就完了,沒有長期關注的理由? - 定位夠不夠精準?還是什麼都發,導致平台不知道該推給誰? - 有沒有明確告訴用戶"關注後能持續獲得什麼"? - 封面統一嗎?帳號主頁看起來專業嗎? - 有沒有用專欄功能把內容分類? 這些都是細節,但細節決定了用戶是否會點關注。 幾個核心認知 很多人做小紅書,想的是"要漲粉"。 而小紅書的邏輯是:先提供價值,平台才會給流量。 而這個價值,不是我覺得有價值,而是用戶覺得有價值。 看起來「真實」、「有用」、「我也能做到」。 還有一點:保持固定頻次,盯著話題發。 小紅書是個社區,社區需要持續的參與感。 不能今天發一篇,下個月再發一篇。 要讓平台知道,這是個活躍的、持續輸出的創作者。 總結一下 小紅書不是內容平台,是社群。要做的不是單向輸出,而是製造議題、引發討論。 漲粉確實不容易,但如果能做到: - 用大字報測試帳號,確保進推薦池 - 垂直定位,避免開藍V和開店 - 想清楚要曝光、粉絲還是變現 - 找對標,學習到細節層面 - 持續更新,內容簡單有用 - 視覺專業,把握話題紅利 在這個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完全可行的。 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不要把漲粉當目標,把提供價值當目標。 粉絲是結果,不是目的。 但掌握正確的方法論,能讓這個過程更有效率。 以上是我整理的大家的實戰經驗,希望對正在做小紅書的朋友有幫助。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