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內容Agent,更應該是主動的觸發器 我們體會了人機協同的雙向費曼模式帶來的資訊增量但有沒有發現一個事情,就是每一次都是人類主動? 於是我在提示詞中強行加入了: - 如果你有不確定的地方,請向我提問 發現效果開始變好了 ------- 我們常說:拋磚引玉這四個字裡,哪個比較重要? 不是磚,磚一直在那,也不是玉,因為沒有前面,就無法引出玉重要的是拋,只有觸發器開始行動了,磚才會動,磚一動,才會引出後面的玉 這就是內容創作最重要的事情信息源一直在那裡,但它需要人們去尋找,去發現為什麼人們喜歡沉浸在信息流中,是因為信息流在主動觸發信息的拋出,人們就可以被動享受這些“磚”,被某一塊“磚”打中,於是引出了共鳴的“玉” ------- Agent在這方面更應該成為一個推動者,而不是接收者它不應該像一個實習生一樣,每天等著用戶說: 我發你這個訊息,你幫我總結一下你看看這個視頻,幫我寫個故事 而是應該作為一個推動者主動去觸發資訊更新: 這個內容你看看,我覺得挺有觸動的,我看了文章的觀點大概是xxxxx,他和你之前的某個觀點非常相似,你有什麼想跟我聊或共創的嗎? 當有Agent開始推動你時,就像你在推特的訊息流中看到了一個人的觀點一樣 但這內容生意和從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1.以前的資訊淹沒在演算法系統裡,人們要主動去篩選尋找有效訊息,但Agent因為理解用戶,它可以更好的保護注意力 2、原來同一份內容,只有一份,它是廣播訊息。但現在,同一份內容,可以加入你在意的視角,被加工成以你在意的視角而產出的內容,這份內容在某個角度會被強化,更聚焦了,以前的千人千面只是分送層,現在的千人千面是生產層 3.資訊增量變大了,以前的信息人只有一次迴響,信息給到人類,人類看完,然後人類思考,輸出,結束現在是有迴路發生多次迴響了,人類可以提問,Agent也可以輔助思考,甚至可以圍繞這個信息進行深度廣度挖掘,人的創造力被無限放大了 4.資訊跨模態的轉化,加速了訊息的傳遞從前依賴人類把一個影片內容總結成文章才能傳播,現在這個進程被快速加速了 當資訊持續加速時,人們就更容易被控制陷入資訊洪流裡,如何保持專注力,反而成了一個困擾 所以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資訊助手,幫助他在洪流中保持注意力,這個資訊助手是動態的,是隨著人們不同時空對資訊取得要求的變化,動態更新的 但它的使命只有兩個 1.幫助人們篩選過濾訊息,保持人的注意力 2.主動成為觸發器,啟動人的獨立思考,引出人們獨特的見解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