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生成式AI 把網路攪得很浮躁。 大家一邊說“效率起飛”,一邊悄悄把真正費功夫的基礎學科,統統打入冷宮。 但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有些東西,AI 再強也替代不了。 這是我準備「反主流」的五門終身必修課: 1️⃣ 電腦科學就算不當程式設計師,也該學一點。 至少要搞懂:程式怎麼跑、網路怎麼連、資料怎麼存。 以後看到科技新聞、AI 概念,不至於一句都看不懂,只能跟風喊「好厲害」。 2️⃣ 經濟學不是為了炒股發財,而是為了看懂世界怎麼運作。 宏觀政策、就業數據、通膨、房價… 有點經濟學打底,你至少知道:這則新聞,跟你的錢包、工作、生活有什麼關係。 3️⃣ 數學& 機率統計數學訓練的是嚴謹思考,統計教你不被數字忽悠。 在AI 時代,各種「模型效果」「數據報告」滿天飛, 你要有能力看一眼,就知道:這個結論,靠不靠譜。 4️⃣ 歷史(尤其是科技史& 經濟史) 每一波“顛覆時代的技術”,歷史上都出現過影子。 看過歷史,就不會被「這次絕對不一樣」的情緒裹挾, 能在周期裡保留一點冷靜: 漲多了知道怕,跌多了知道等。 5️⃣ 心理學(認知偏差& 動機) 所有產品都在研究怎麼搶你的注意力。 懂一點心理學,至少能先不被自己和環境玩弄: 知道沉沒成本、從眾效應、損失厭惡, 知道什麼時候,是情緒在替你做決定。 我不太關心:“AI 讓我們可以少學什麼?” 我更在意的是: 在AI 時代,有哪些東西是你無論如何都逃不過要學的? 我的答案,就是這五門。 它們不會立刻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但會在你未來幾十年的每個選擇裡, 悄悄提高你的下限,抬高你的上限。 📌 如果你也厭倦了資訊流裡的浮躁,想系統補上這些基礎學科: 關注我,我會持續拆解:電腦科學/ 經濟學/ 數學/ 歷史/ 心理學用通俗、接地氣的方式講清它們 幫你在越來越吵的時代,練習冷靜思考、提升決策品質慢一點,學深一點。 這是我在AI 時代,選擇的那條「反主流」路。 關注我,一起把基礎科學紮實,在不確定性的世界中維持我們的終身的競爭力。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