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澄清几件事。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我们不需要也不想要政府为OpenAI数据中心提供担保。我们认为政府不应该人为地决定哪些公司会赢,哪些公司会输,纳税人的钱也不应该用来救助那些商业决策失误或在市场中失败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失败了,其他公司会继续做出贡献。 我们认为,政府建设(并拥有)自己的AI基础设施或许是明智之举,但这样做的好处也应该惠及政府自身。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世界:政府决定购置大量计算能力,并自主决定如何使用,而降低购置成本或许是合理的。建立国家战略计算能力储备意义重大。但这应该造福政府,而非私营企业。 我们讨论过贷款担保的唯一领域是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厂的建设。我们和其他公司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并乐于提供帮助(尽管我们没有正式申请)。其基本理念是确保芯片供应链尽可能地依赖美国本土资源,从而将就业机会和工业化带回美国,并通过独立的供应链提升美国的战略地位,最终惠及所有美国公司。这当然与政府担保私人受益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所不同。 这里至少有三个“问题背后隐藏的问题”,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担忧。 首先,OpenAI将如何支付其签约的所有基础设施费用?我们预计今年年化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长至数千亿美元。未来8年,我们预计将获得约1.4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显然,这需要持续的收入增长,而每一次翻番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例如,我们对即将推出的企业级产品感到非常兴奋,而且我们预计在新型消费设备和机器人等领域也将取得非常重要的进展。此外,还有一些新兴领域,例如能够进行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我们目前还难以给出具体的预测,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我们也在探索更直接地向其他公司(和个人)出售计算能力的方法;我们确信世界将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云”,我们很高兴能够提供这项服务。未来,我们可能还会筹集更多股权或债务资金。 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一切都表明,世界需要的计算能力将远远超过我们目前的计划。 其次,“OpenAI是否试图变得过于庞大而无法倒闭?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企业的成败?”对此,我们的答案是绝对否定的。如果我们犯了错且无法弥补,我们就应该失败,其他公司将继续做好工作,服务客户。这就是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生态系统和经济也会因此而安然无恙。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极其成功的公司,但如果我们犯了错,责任也在我们自己。 我们的首席财务官昨天谈到了政府融资问题,之后她澄清了自己的观点,并强调她本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一些。正如上文所述,我们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制定一项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战略。 几周前,泰勒·科恩问我,联邦政府是否会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终保险人,他指的是风险(比如核电),而不是过度建设。我说:“我的确认为政府最终会成为最终保险人,但我的意思和你不一样,而且我不认为他们会像为核电那样制定保险政策。”再次强调,这与数据中心建设完全不同,也不是在讨论救助公司。我们讨论的是灾难性事件——比如,某个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协调大规模网络攻击,破坏关键基础设施——以及蓄意滥用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危害规模之大,只有政府才能应对。我认为政府不应该为人工智能公司制定保险政策。 第三,“为什么现在要投入这么多资金,而不是循序渐进地发展?”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经济的基础设施,鉴于我们研究项目中所看到的未来前景,现在正是投资并真正扩大技术规模的最佳时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成,所以我们必须立即行动。 根据我们观察到的人工智能使用趋势以及用户希望使用的程度,我们认为OpenAI面临的计算能力不足的风险比计算能力过剩的风险更大、可能性更高。即使在今天,我们和其他公司也不得不限制产品的发布频率,无法提供新的功能和模型,因为我们面临着如此严峻的计算能力限制。 在人工智能能够取得重大科学突破,但同时也需要耗费巨额计算资源的时代,我们希望做好准备迎接这一时刻。而且,我们不再认为这一时刻还遥不可及。我们的使命要求我们竭尽所能,尽快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解决难题,例如助力攻克致命疾病,并尽早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益处带给人类。 此外,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够普及且价格低廉。我们预计这项技术将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并在许多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 能够参与其中,并有信心为如此重要的事业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幸。这是我们所做的决定,而且鉴于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我们对此充满信心。但我们当然也可能犯错,如果错了,市场——而不是政府——将会做出裁决。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