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末,躍然創新創辦人李勇的辦公室裡,2億元A輪融資協議剛落定。這比三年前他瀕臨破產時的窘境,恍若隔世。 這位前天貓精靈合夥人曾在2017年滿懷信心地將公司定位為AI入口級產品,計劃三年內讓AI助理成熟。 但現實是,三年3000萬台出貨量沒能成為核心入口,團隊遭遇嚴重庫存危機,連員工薪水都快發不出。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成為轉捩點。李勇和共同創辦人高峰在奧森公園的長椅上聊了一夜,決定徹底轉型。 「兒童使用者對AI的包容性很高,」李勇說,「一個四歲小孩和玩具對話,哪怕答非所問又怎樣?」他們看中毛絨玩具的天然優勢:全球銷量前十品牌無一來自中國,且在兒童認知裡「會說話」合情合理。 沒實體模型時,投資人大多搖頭。直到在深圳,紅杉中國的高秉強聽完一小時介紹就拍板:「大模型最先落地的場景必定是兒童硬件,這就是理想載體。」當天簽約,首筆資金到賬,不僅解決了欠薪,更讓團隊喘了口氣。 首款產品BubblePal本來只想備貨2000台,首日目標賣50台就行,結果三天狂銷1000台。這款能讓玩偶「開口說話」的智慧掛件,依託大模型實現角色扮演與連續對話,定價399元,2025年初已售25萬台,銷售額破億。 現在,該公司推出的CocoMate系列可拆卸模組更受歡迎。奧特曼IP款能模擬迪迦、賽羅的聲音,還原角色世界觀,799元的售價也不愁賣。李勇坦言,這背後是無數次工業設計打磨——紐扣還是三角形的形狀,矽膠還是毛絨的材質,掛繩多長合適,每個細節都要開模修模,耗時數月。 不少A股上市玩具企業主動來談合作,而非直接接上大模型。 「這說明我們建構的不是單一技術優勢,而是軟硬體、IP營運的綜合壁壘。」李勇說。 今年下半年,公司將策略轉向成人市場。 「頭部絨毛玩具品牌20%面向兒童,80%的消費者是年輕人。」李勇透露,新品牌線已在研發,計畫年內發布。他暢想的場景很具體:下班回家,偶像手辦能模擬本人聊天,疲憊時智能玩偶能識別情緒給出回應,讓冰冷的商品變成有溫度的伙伴。 「我們是從懸崖邊爬回來的公司。」李勇常對團隊說。如今,這家曾被嘲笑「PPT計畫」的公司,正用AI技術重新定義傳統玩具。或許如李勇所期待,這個賽道終將誕生AI時代的「泡泡瑪特」──一個既懂孩子,也懂年輕人情緒的新物種。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