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并非压力。它始于你因坚持不懈而受到表扬。这份表扬变成了你的身份认同,也变成了你的氧气。现在你停不下来了,因为你不知道如果没有它,你会变成什么样。以下是没人告诉你的事情:🧵
第一幕——自我。有些人学习规则。有些人学习维持体系的运转。从很小的时候起,你就属于第二种人。
发现问题并在别人要求之前修复它,这成了你的第二天性。这让你很早就脱颖而出。慢慢地,世界也开始期待你拥有这样的能力。
你从小就被教导,努力终有回报。有一段时间,这个公式完美地奏效了。成功是必然的,是可以预见的,是应得的。但每一次胜利都有代价。而你直到很久以后才会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第二幕——奖励与面具 你因镇定、能力和控制力而获得奖励。这种形象变成了需要守护的东西。它成为了你被期望成为的样子。潜意识里,面具就形成了。
像津巴多这样的心理学家展示了人们适应角色的速度有多快。你并没有选择面具。面具在你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情绪变得难以接受。本能被完美主义取代。自我被缓慢侵蚀,伪装成成就。
你的自信成了他人的安全感来源,无论是在工作中、家中,还是在你踏足的每个房间。所以你付出更多,拥有更多,却展现得更少。但这却慢慢地让你疏远了曾经定义你的本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信悄然消逝。
第三幕——恐惧情结 随着压力的增加,面具变得无法妥协。最初的策略变成了责任。守护形象意味着掌控每一个细节。因为即使只是片刻,失去控制也感觉像是失去了一切。
恐惧成了你的默认视角。正因如此,你的大脑才会去寻找那些根本不存在的问题。正因如此,小问题才会升级为想象中的灾难。正因如此,你才会过度分析简单的决定。久而久之,它就形成了一个心理循环:恐惧情结。
第四幕——孤立 你的世界围绕着那个永不退缩的自己。这份坚定赢得了职场的尊重和家庭的信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制造了距离。曾经吸引人的东西,如今却让他们疏远。
你走进门,微笑着,问起今天过得怎么样。你毫不费力地扮演着这个角色。但内心深处,却隐隐感到一丝恐慌。万一他们看出你的不确定性怎么办?万一他们改变了对你的看法怎么办?所以你保持镇定。然而,每一次谈话,你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都更加退缩。
第五幕——揭开面纱。本能、情感和未满足的需求开始重新浮现。荣格称之为“阴影”;你试图逃避的那一部分。现在,你分裂了:一个是表演者,另一个是默默旁观这一切展开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高绩效者会经历难以控制的情绪:会议前的恐慌、数周的失眠、对琐碎任务的焦虑。然后崩溃就来了。大脑会断开连接,变得麻木,以避免暴露弱点。这就是恐惧情结不受控制时会造成的后果。
第六幕——回归。压力、紧张、沉默,从来都不是软弱。它们都是你深埋于角色之下的自我发出的信号。如今,你第一次足够平静,能够听到它们。
“如果我不是出于恐惧会怎样?”“如果我不需要证明任何事情会怎样?”我希望人们记住我什么?它们标志着一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开始。
回归从这里开始:– 优先休息,降低你的压力基线。– 训练你的大脑,重新认识面具下的自我。– 让你的选择反映你想要的未来,而不是你被期望维持的未来。这就是心理策略。
你是一位正在承受压力的高效人士吗?你需要了解倦怠的心理,以免它吞噬你的一切。因此,我创建了一个免费的大师班,教你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重拾清晰的思路。立即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