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0-1歲的新創公司合夥人(143):把購物變成娛樂-多巴胺驅動的轉換率 大家好,我是hjobleap.cn小九。 本章揭示了拼多多(Temu)和TikTok Shop等平台在美國市場勢如破竹的心理學密碼: 在物質過剩的年代,購物已不再是獲取生存資料的理性任務,而是一種低成本的娛樂方式。 傳統電商(如Amazon、Ebay)建立在「理性」邏輯之上,使用者遵循「有需求→搜尋→比價→下單」的高效流程,核心追求是交易效率。 但Temu、Shein、TikTok Shop等新一代電商則立足「非理性」邏輯,它們不解決「用戶缺什麼」的問題,而是回應「用戶很無聊」的需求。 在這個新戰場中,競爭對手不再是沃爾瑪等零售業態,而是Netflix、王者榮耀、Instagram等娛樂產品;爭奪的核心也從「錢包份額(Share of Wallet)」轉變為「時間份額(Share of Time)」。 1. 史金納箱:以不確定性獎勵活化多巴胺 Temu啟動頁的巨型轉盤、需多次點擊才能揭曉的折扣,並非糟糕的用戶體驗設計,而是精準運用了行為心理學中經典的「斯金納箱」原理——透過不確定性獎勵驅動行為重複。 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心理差異:直接告知「打八折」屬於確定性訊息,大腦會冷靜處理;而「最高可贏$100優惠券,轉動輪盤試試」的表述,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活化探索欲。 遊戲化的「贏取」快感:當輪盤指針停在「90% OFF」時,用戶獲得的是「贏了」的情緒滿足,這種快感能有效沖淡「付款的痛苦感(Pain of Paying)」。就像直播開蚌的消費者,即便知道珍珠實際價值低於蚌價,仍會為開蚌瞬間的刺激樂此不疲,本質都是對不確定性獎勵的偏好。 核心結論:不要直接贈送優惠,讓用戶透過運氣或輕微操作「贏取」優惠,轉換率可翻倍。 2. 視覺革新:從「貨架」到「資訊流」的沉浸陷阱如果說不確定性獎勵是抓住用戶的鉤子,那麼視覺呈現邏輯的革新則是讓用戶沉浸其中的關鍵。 貨架邏輯的限制:亞馬遜的產品圖多為白底設計,冷靜客觀卻略顯枯燥,核心目的是引導使用者理性查看參數後決策。 資訊流邏輯的優點:TikTok Shop、Shein的產品內容則採用高飽和度圖片、快節奏音樂,或展示「撕膜」「擠壓」「收納」等解壓縮過程(Satisfying Videos),透過感官轟炸讓用戶進入「心流(Flow)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大腦的批判性思考被抑制,感性決策佔據主導。 行動指南:產品呈現不能只作為“說明書”,而要成為“內容”。若產品影片無法讓使用者在3秒內停留觀看,就相當於失去了展示機會。 3. 緊迫感幻覺:阻止理性思考的時間戰娛樂化購物的核心矛盾是“時間與理性的對抗”——一旦用戶停下滑動思考“是否真的需要”,轉化就會失敗。平台透過兩種方式製造緊迫感幻覺,迫使即時決策: 倒數計時的FOMO效應:「限時優惠僅剩09:59」的提示(需符合合規要求),利用「錯失恐懼(FOMO)」心理,讓用戶在「怕吃虧」和「佔便宜」的快速權衡中傾向下單。這與潮玩透過「限量發售」觸發搶購欲的邏輯如出一轍。 庫存焦慮的氛圍營造:「只剩下3件」「剛剛有人下單」等彈跳窗,並非單純的訊息通知,而是透過製造「供不應求」的氛圍,放大用戶的佔有欲。 這些設計的本質,是用情緒衝動取代理性評估,在使用者猶豫前完成轉換閉環。 4. 社交裂變:本地化的“社交貨幣換優惠” 美國市場雖不接受直接的“砍一刀”,但娛樂化購物的社交內核具有共性——用社交互動換取價格優惠,同時透過輕度遊戲化設計搶佔用戶留存時間。 組隊購的本地化適配:Temu將“砍價”包裝為“Team Up to Save(組隊省錢)”,契合歐美市場“拼券群(Coupon Group)”的消費習慣,讓社交互動更自然。 遊戲化的留存策略:「種樹」「養魚」等輕度遊戲,看似簡單卻能有效佔據用戶日常時間。使用者每日回歸操作虛擬任務時,會被動接收新的商品推薦,實現「留存→曝光→轉換」的連結閉環。 5. 轉換率真相:多巴胺優先於實用性在娛樂化購物模式中,商品的定義已發生根本轉變,這也決定了轉化的核心邏輯。 商品的重新定義:傳統認知中,商品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在多巴胺驅動的場景中,商品成為「情緒的載體」。用戶購買3美元的解壓玩具、5美元的搞怪墨鏡,並非出於實用需求,而是被「好玩(Fun)」的情緒瞬間擊中——這與年輕人為AI玩偶、潮玩支付溢價,本質都是為情緒價值買單。 低價的關鍵作用:情緒性購買的前提是「低價門檻」。價格超過20美元時,理性會重新佔據主導;而10美元以下的價格帶,最容易讓用戶因「情緒滿足」忽略實用性考量,成為多巴胺電商的核心「甜蜜點(Sweet Spot)」。 本章總結新一代電商的競爭,本質是「娛樂體驗的競爭」。不要再打造僅有羅列參數的冰冷產品,人類對娛樂的渴望早已滲透到消費決策的每一環——即便在花錢時,人們也希望過程有趣、刺激、充滿驚喜。 核心啟示:誰能將「付款」這個痛苦過程,轉化為「玩遊戲」般的愉悅體驗,誰能掌握下一代電商的核心競爭力。遊戲化思維不再是可選加分項,而是穿透使用者心智的必備邏輯。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