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tigravity:Google 全新推出的Agentic 開發平台,聯合Gemini 3 一起推出,Google 有自己的Agentic IDE 了 從發布資訊看,是$2.4B 挖來的Windsurf 核心團隊做的,也很合理,難怪昨天看到@_mohansolo 加入Deepmind 後第一次發推“一個反重力的筆記本”,原來梗在這裡。 據坊間傳聞,「參考」了Windsurf 的代號?有部分Cascade 字樣沒清理?不清楚真假,如果是真的,也能理解👀 言歸正傳,看看這個反重力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叫「Antigravity」? 它意在「對抗傳統開發的『重力』」(即繁瑣、低效的手動編碼流程),讓開發者「懸浮」在更高層次的任務規劃上,而把底層實作交給AI 智能體。 四大設計原則(最大差異化) 1. 信任(Trust) 許多現有AI 編碼工具要么顯示所有底層操作(讓人眼花繚亂),要么只給出最終代碼(缺乏可驗證性)。 Antigravity 引入Artifacts 機制:AI 在工作過程中會自動產生易於人類審查的證據,例如任務清單、實現計劃、截圖、瀏覽器錄屏、逐步演練等,讓開發者清楚知道AI “做了什麼”和“打算怎麼做”。 2. 自主性(Autonomy) AI 智能體可以直接存取編輯器、終端機和瀏覽器,獨立完成端對端任務。平台提供兩種主要介面: · Editor View:類似傳統IDE,AI 嵌入其中輔助開發。 · Manager View(即將上線):真正的「智能體優先」模式,把編輯器、終端機等工具嵌入AI 智能體中,讓多個智能體並行工作,像「任務控制中心」一樣協調複雜專案。 3. 回饋(Feedback) 支援非同步、非打擾式回饋。例如在AI 產生的截圖上直接圈選評論,或像Google Docs 一樣在文字上加入批註。即使AI 已經完成80%的任務,開發者也能輕鬆地引導它完善剩餘部分,而不用從頭重來。 4. 自我改進(Self-improvement) AI 會根據使用者回饋持續學習和優化,平台內建機制讓智能體在多次互動中變得更聰明。 今天外出,晚上實際體驗後再來補充,這次谷歌在模型和開發平台上集中發力,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