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蒙格曾說:"永遠不要在本該思考激勵機制力量的時候,去想別的事情。" 這位投資大師坦言,他成年後一生都在理解激勵機制方面處於同齡人中的前5%,但即便如此,他每年仍會低估其力量。 如果連史上最聰明的投資人之一都會低估激勵的作用,我們一般人又有多少勝算呢? 1995年,芒格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提出了24種系統性誤導人類的心理傾向,其中首要的就是激勵機制的力量。正是依靠這些規律,他幫助創造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投資記錄之一。 十年後,他憑記憶重寫了整篇演講,並補充了第25種傾向──他認為學術心理學完全忽略了這一點。 在他看來,最危險的不是單一的認知偏差,而是多種傾向相互疊加、相互強化形成的"超級反應傾向"。 當三、四種甚至五種心理傾向同時作用時,人類的大腦就會變得異常遲鈍。正是這種組合效應,導致公司破產、邪教滋生,甚至改變歷史走向。 這並非來自任何教科書,而是芒格一生觀察世界得出的結論。而這種效應,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 正如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所說:"你絕不能自欺欺人,而你自己,正是最容易被自己欺騙的人。" 希望我們能從這些智慧中汲取力量,讓自己少一點盲目,多一些清醒的判斷。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