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談教育 他最關心的不是孩子學了多少知識。 主要關注孩子內心夠不夠穩,會不會自己學。 段永平說:沒有安全感的人很難保持理性。 想想有點道理啊 一個從小被打壓、被質疑、被拿來跟別人比較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 可能會: - 做決策時畏手畏腳 - 遇到挫折就懷疑自己 - 在關鍵時刻失去判斷力 他說父母對他"沒有太多要求",給了他充分的自由,讓他習慣自己做決策。 怎麼給孩子安全感? 他的做法很具體: 1. 設定邊界,但不強求 告訴孩子什麼不能做(例如禮貌、底線)。 但不是天天訓斥,更不是打壓。 2. 言教,而不是說教 你怎麼對孩子,孩子就學會怎麼對別人。 你罵他,就是教他罵人;你信任他,他就學會信任。 3. 允許情緒,不要"槓" 孩子哭了?讓他哭一會兒。 別急著說"不准哭",那隻會讓孩子壓抑。 段永平承認自己曾經打過孩子,但發現完全沒用,立即道歉並保證不再打。 (從此就沒再打過) 學習能力:比知識本身更有價值的東西 段永平對大學教育的評價很對: 他說大學最重要的不是學到了什麼知識,而是學到了學習的方法。 - 建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學會不懂的東西 - 減少對未來的恐懼 -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小鎮做題家"也有價值 段永平說自己就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 他覺得做題確實很有用。 做題能訓練方法和邏輯,關鍵在於別做死題,要懂得從錯誤中找規律。 學習的過程比結果重要。 教育的本質:不是塑造,而是支持 段永平對自己孩子的要求: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不要求小孩。 段永平的教育觀,核心兩件事: 1. 給孩子安全感,讓他內心穩固。 2. 培養學習能力,以便應對未來。 不需要替孩子規劃每一步,也不需要逼他成為誰。 只需要讓他知道,無論如何,他都是被信任的。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