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塔米精彩地描述了在印度長大的感受: 「在印度的小鎮長大,你可以從遠處看到偉大的事物,有人登上了月球,NASA把探測器送上了火星……你可以看到這些偉大之處,但你不確定自己能否做得更多……” 你讀到偉大的科學家和偉大的項目,懷抱著遠大的夢想——然後當你的雙腳踏上地面時,你才意識到自己踩進了泥潭或坑里。 不幸的是(或者說是社會主義吸血鬼們有意為之),印度在全球高科技供應鏈中並不佔據重要地位。因此,沒有任何具有全球意義的項目在那裡建成。 你以為你會為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巴克原子研究中心(BARC)等機構工作。然後你看了看薪水單——他們一邊數著自己的金幣,一邊告訴你為這些機構工作不該想著錢。 印度缺乏開拓創新。資本成本過高,教育缺乏實務機會。其根源在於產業發展落後,未能走在時代前緣。除IT產業外,大多數工作薪資不高,因為其他產業大多不具備全球競爭力。 印度領導人(其中一些比較受人尊敬的)認為印度現在的狀態就很好——「多元一體」之類的。他們把中國的成長歸因於債務,把西方的財富歸因於殖民主義,並將中東的財富歸因於石油。你沒必要抱怨印度很窮,基礎建設破敗不堪。這只是因為我們拒絕負債、拒絕殖民他國,也沒有石油。你知道,印度人都是好人。 印度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港口、高速公路、網路、一些大型製造項目等等。像班加羅爾這樣的地方人才濟濟,印度的新創公司也湧現出許多優秀的自學成才的工程師。生產關聯投資(PLI)正在促使一些製造業轉移到印度。我希望至少下一代學生能夠體驗到一個不一樣的印度。 去他媽的那些社會主義吸血鬼,他們瞧不起製造業、全球貿易和私營企業——繼續反對項目,並以叫停項目為榮。正是他們為了自己的癖好,讓印度一直貧窮下去。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