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起這句話(現在至少每週好幾次): “抱歉信寫得這麼長,我沒時間寫短的。” 據說它最初是由法國博學家布萊茲·帕斯卡創作的,但也被錯誤地歸功於馬克·吐溫等人。 這顯然是一種幽默又自相矛盾的俏皮話。當然,寫一封又長又詳細的信要花更多精力,對吧? 然而,其中蘊含著某種深刻的意義,尤其是在當今的注意力經濟時代,特別是現在 LLM 使得大量長篇內容的創作幾乎免費。 能夠將想法濃縮成最具感染力的精闢見解,是新的溝通方式。 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似乎是利用類比,使讀者能夠借助來之不易的現有知識和對某一主題的理解。 我發現,我那些篇幅較長的技術文章,如果能將新事物與舊事物聯繫起來,或者跨領域建立聯繫或類比來闡明一個微妙的觀點,那麼這些文章往往效果最好。 我懷疑這種方法之所以如此有效,首先是因為人類天生懶惰,而深入思考需要付出努力。因此,我們更傾向於利用現有的理解和直覺,尤其是那些我們花費多年時間在學校和工作中累積的知識和直覺。 第二點是,我們的大腦本質上就是聯想性的。事物之間相互聯繫,同時活化的神經元會連結在一起(即赫布學習)。 因此,當我們瞬間領悟到可以將一些新的訊息或理解單元放入現有的認知框架中並將它們聯繫起來時,我們會感到無比愉悅和滿足。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