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YouTube影片絕對是經典之作: https://t.co/A83QxcAyyoutube.com/watch?v=iFSiqs…更勝一籌,因為他像他的偶像雅各比一樣,採取了反向思維——從長遠來看,真正讓你損失慘重的往往是負複利(以年度稅費造成的機會成本的形式體現)。
他指出的七個人如下: 1. 永久人壽保險 [02:26] 這包括終身壽險、萬能壽險和變額壽險等。演講者認為這些產品是「數學毒藥」[03:17],並列了高額的代理佣金[03:29]、眾多隱性費用以及極低的回報率。他比較了購買價格低廉的定期壽險來獲得保障,並將剩餘資金投資於股市的做法,後者可以獲得遠超永久人壽保險的收益[05:06]。 2. 投資性房地產 [09:18] 雖然演講者並未提及自住房屋,但他認為出租房產和商業建築是「偽裝成機會的陷阱」[14:21]。他指出,這些房產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買賣雙方)[10:14]、顯著的持有成本(稅收、保險、維護)[10:44]、流動性不足[11:48]以及槓桿的潛在風險,槓桿可以像放大收益一樣放大損失[12:29]。 3. 黃金和貴金屬 [16:10] 演講者稱黃金是一種「非理性投資」[16:26],本質上是投機而非投資。他認為黃金不是一種生產性資產-它不產生現金流,也不創造價值[16:19]。雖然黃金愛好者將其視為對沖通貨膨脹或危機的工具[16:42],但其長期回報遠不及持有生產性企業(股票)[17:25]。 4. 主動式管理基金 [22:18] 此類基金包括主動式管理共同基金、避險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講者指出,高額費用(通常為每年1-2%的費用外加績效提成)是主要問題 [22:29]。他表示,長期來看,95-98%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在扣除費用後都無法跑贏基準指數 [23:55]。他認為,這些費用會不斷累積,最終將世代財富從投資者轉移到金融服務業 [28:19]。 5. 加密貨幣 [29:12] 演講者對加密貨幣持強烈批判態度,稱其為「有史以來最純粹的愚人投機」[30:16]。他認為加密貨幣並非貨幣(沒人用它們購物),也非價值儲存手段(波動性太大),更不是生產性資產(沒有現金流)[30:00]。他將當前的狂熱與過去的泡沫相提並論,並認為這些代幣最終會回歸其內在價值,他指出其內在價值「接近於零」[35:46]。 6. 個人債券 [36:36] 講者認為債券(公司債、市政債券、國債)是「持續且可預測的財富損耗」[37:08]。他解釋說,核心問題在於,在考慮通貨膨脹[37:30]和稅收[37:42]之後,債券的實際收益往往為負。他認為,雖然債券由於其名義上的穩定性而給人以安全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必然會導致購買力下降[38:36]。 7. 新車 [43:34] 最後一點是新車和豪華車,人們常常把它們當作投資,但實際上它們是快速貶值的資產 [43:53]。講者強調了巨大的機會成本:買新車的錢本來可以用來投資,累積起來的財富足以保障退休生活或實現財務自由 [44:23]。他建議購買一輛可靠的二手車,一直開到報廢為止 [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