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幫我」 vs 「看看我」。 OpenAI 的全新群聊試點計畫讓我重新思考,優秀的產品究竟能解決哪些層面的情緒問題。 電影《全面啟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總是試圖找到產品能夠觸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 面向父母和孩子的產品:“我是一位好父母嗎?” 💬 社交產品:“看到我。了解我。與我聯繫。” ⚙️ 像 Google 或 ChatGPT 這樣的效率工具:“幫我完成這項任務。” 我逐漸意識到,「幫助我」的產品很少能真正起到「關注我」的作用。 谷歌在社群媒體領域嘗試了幾十年,但都失敗了。然而,WhatsApp、微信、KakaoTalk等即時通訊產品卻能從「看見我」轉變為「幫助我」。 橋樑可能是頻率。 🧮 ChatGPT 的每週活躍用戶數(2025 年 7 月):約 26 則訊息/週 💬 WhatsApp 平均每天發送訊息:25 條 每天的過度使用會解鎖新的領域:協作、協調和聯繫。 此次發布還有其他一些非常有趣的亮點(以後可能會寫更多關於這些內容的文章):新用戶引導流程、邀請機制,以及記憶是否會延續到群組環境中。 我認為,ChatGPT要想從「幫幫我」過渡到「看到我」將會非常困難,除非用戶數量和使用頻率進一步提高(而它目前的使用率和使用頻率已經高得驚人了),但我們拭目以待!令人興奮的版本發布。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