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了一下TRAE 新的SOLO Coder Agent,用它做了一個相當複雜的項目 AI 可以幫你分析你的肌力訓練數據,給予非常詳細且直覺的訓練報告,我教練看得都震驚了 打破了我以前的認知,規劃能力和多次修改的穩定性很突出。 以下介紹他們這次更新的主要內容,以及我這個專案的建置流程👇
懶得等施工🚧的話可以在這裡看長文: mp.weixin.qq.com/s/k-BlZN-IL_Gb…YK
首先是這次新增的一個模式叫做Solo Coder 相較於先前的Solo Builder 模式,它的整個能力會更加的強大,非常適合這種複雜程式碼庫的維護,支援智慧任務的規劃以及多Agent 的協同進行並發工作。 在建立新任務的時候就可以選擇Solo Coder 模式。
選擇完成後可以發現,整個軟體編程了三欄的互動設計: 最左邊是多任務列表,你可以看到每個任務目前的狀態,它的任務是正在進行完成了,還是已經中斷了。 中間的就是主頁面,就是你跟目前選擇Agent 的主要互動介面就在這裡,你可以輸入訊息,然後看到Agent 目前的執行細節。 最右邊就是一些不同的視窗的預覽,它會根據目前的Agent 進行的狀態,切換不同的工具,幫你展示不同的資訊。 比如說目前是要預覽網頁的,就是瀏覽器。 目前是要讓你看這個編碼的效果或是更改的效果的話,就是程式碼變更頁面。如果說你要看具體的程式碼,它就是具體的IDE 的那個編輯器介面。 包括它還支援即時追蹤,就能夠當時自動的給你打開對應的頁面進行預覽。在右側。
Coder 模式的多Agent 並發能力。 你完全可以創建多個Agent 窗口,讓他們同時進行不同的任務。這樣可以不同的Agent 進行規劃,一個進行操作,一個進行設計。 我這裡第一個就是用來讓AI 去優化它的互動和設計。讓他找出一些互動設計存在的問題 第二個就是分析專案的最佳化點,就是分析目前其他Agent 寫出來的程式碼存在的問題 最後就是一個正常的正在迭代的寫程式碼
而且多任務並發這裡,你可以自己去創建新的Agent。 目前創建Agent 的時候,那些表單你可以不用自己去填寫了,你只需要大概描述一下需求,它會去幫你創建Agent 所需要填寫的表單,你只需要稍微的微調就可以,這個自動生成的智能體圖標也很有趣。
現在它會有個規劃模式,如果你開啟了這個plan 模式的話,它在執行操作前就會自己進行規劃任務。 然後會告訴你哪個任務執行完,哪個任務還沒執行,執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會讓你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對目前的進度。 而且他們的表現形式和UI 處理得很好,表現得很清晰。
然後是上下文壓縮,我覺得很好,尤其是它會讓你直觀地看到正在進行上下文壓縮。 給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你可以主動觸發上下文壓縮,也可以在達到上下文長度時由AI 自動壓縮。 在上下文達到70% 的時候,我看見它出了一個視窗自動總結和上下文。這時候你會覺得很安心,就會覺得一切盡在掌控。 它非常智能,不會因為上下文爆了而導致最後瞎改亂改,會把關鍵資訊全部總結好存起來。
然後一些有感知的改動介紹完之後呢,再它整個的能力的提升。 這裡的話我就會講一下我這個專案是怎麼做的。 這個需求來自於我在健身的時候跟教練的對話,因為他每次都會寄這次訓練的表格給我。 後來我就想要是可以做個AI 分析系統就好了,根據每次訓練狀態打分,然後是總的介紹和建議,最後將數據可視化展示,告訴我每個動作的要點和用圖表直觀的看到進步。
剛開始我就是簡單的說了一下要求,也沒有讓他解析,就是想直接把資料放在文件裡面。 它啟動了一個React 項目,中間有幾次小的報錯,然後右邊內置的瀏覽器可以把報錯內容發給左邊的輸入框,它就正常都修復了,沒有進行幹預,我也沒有給提示。 產生結果,就三個圓環,數據統計非常簡單,這個介紹等於沒說。
然後我就想說,不行,就跟他討論這種分析應該是有哪些元素?就比如說他需要更詳細一點之類的。 這是第一次,我感覺到這個東西好像不太一樣,他認真地讀了我所有的數據,然後設定了一個非常詳細的報告。 然後他就搞定了,因為整個的內容是非常詳細的,中間的動作分析呢每一個動作都有。 你想想我訓練的時候可能牽涉到幾十個動作,每一個動作的分析都有。訓練科學的介紹和解釋也比較詳細。
後面我還對這個頁面做了許多零碎的修改。 就比如說它原來是emoji 圖示。然後原來的圖表沒有調用這種正常的折線圖或什麼圖表,它都是自己寫的一個,就是有很多問題。這些修改呢最後都完成了。
不過上下文我看已經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了,我就心想這是不是見好就收就這樣了。 再寫的話,一般來說這種Agent 這時候它可能就要報錯或是遺忘上下文了。 但心想反正都是了,他現在都寫這麼好了,我就直接讓他做一做試試唄。 於是就讓他把這個改成一個真正的產品,可以接受任何人的數據以及設置,進行分析。 我就看到他開始壓縮上下文,壓縮完上下文以後,他就開始正式地進行這個完整產品的迭代。
最後在運行的時候,經過幾次debug,完全是他自己進行的。它啟動自備的瀏覽器,發現控制台有報錯,然後自己去修復;經過一段時間的修復,終於搞定,所有功能都OK。 來看看這個產品最後的結果: 你首先是填寫自己的基本訊息,然後上傳那個CSV 表格。 之後的話填寫你自己的Gemini API,這個也是免費的。 再之後的話,它會去等Gemini 的分析。 最後的話分析結束是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總覽,你訓練的怎麼樣。 第二部分是訓練科學,就是你現在的AI 給你的建議。 第三部分是每個動作的動作數據,然後動作的要點以及這個動作重要性,以及當前你現在的進度。
在之後的話,我看到它右上角有個部署,我就部署了一下,然後部署上去以後發現是需要連接那個vercel 的。 然後上去之後發現它是404 了,由於我也沒有用過vercel,所以說我也不知道它應該是什麼問題。然後我看了那個log 頁面,我沒有看,我也沒看出問題來。 於是我就404 截圖,還有Vercel 那個平台的log 頁面截圖傳給他了。然後讓他分析,沒想到他真找到了問題,然後也修復了,修復了以後上傳上去就好了。 而且他找到的問題和開發者朋友發現的問題是差不多的。
整體下來最震驚我的是它的規劃能力和多次修改的穩定性。 包括應該輸入什麼內容、每個部分的內容分析是什麼樣的,以及互動體驗應該是什麼樣的,我都沒有給他細說。 以前作為Vibe coding,為了避免AI 模型自己發揮或報錯,我們都要說得很細,但這次我故意什麼都沒說。 每次都是想到什麼了,或是報錯了,我才開始改,或是讓他說。 但它像是資訊的填寫表單有哪些內容,包括中間AI 去分析的時候,等待頁面他都考慮到了。
還有他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 中間有好幾次,我真的一點頭緒都沒有。因為這個React 專案還是比較複雜的,我以前都不敢讓這個純的Agent 產品去寫React 專案。 因為光是部署和把這個伺服器啟動起來,很多的純文模型基本上就無法完成。更別說在這麼複雜的React 專案上不斷地進行修改迭代。
官方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