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也不明白。這真的讓我很惱火,因為我寧願他們在高峰時段提價,也不願看到他們降低車型數量,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把車型的智能化程度降到最低。不應該改進一下計量方式嗎?有人能解釋一下嗎?
為什麼我的新創公司要和那些獨自編程的業餘愛好者、做作業的孩子等等爭奪GPU資源?我們難道不能透過價格歧視來更好地劃分市場嗎?為什麼不這樣做?
相關謎團在於,所有供應商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都玩弄模型智商的把戲,而不是採用動態的、類似電網的計量方式,在用電高峰期收取更高的費用。沒有一家供應商能脫穎而出。所以,肯定是我忽略了什麼重要訊息。
是啊,我越想越覺得奇怪。即時計量的電力是主要的工業投入,而即時流式代幣是主要的產出,那麼為什麼代幣計費是固定的,而不是在電費基礎上即時加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