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列清單,內列詳情。 我在使用 Cursor 2.0 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你恰好是 #rightsidebar 幫派成員,那麼代理視圖和編輯器視圖實際上並沒有太大區別。 自從@shanselman很久以前第一次提到#rightsidebar(右側邊欄)以來,我就一直在使用它,最近才意識到我自然而然的代碼佈局現在看起來有點像這樣。我鼓勵大家從實際分配給代理商的螢幕空間角度來思考AI使用者體驗。 Cursor 1.0 版本中這個比例大約是 25%,Cursor 2.0 版本中則在 50% 到 100% 之間,取決於你的使用方式。我喜歡能夠檢查我的檔案系統(它同時也是日誌記錄器),所以我目前把它設定成了 50%。不過,有趣的是,左側代表“代理”,右側代表“手動”,而 Karpathy 的“自主性滑塊”則以 VSCode 面板分割器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出來。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