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的黑客松,被幾個學生的作品整破防了。 AI 發展到今天,還有很多人還覺得AI讓人人都能創作是句套話, 昨天我在聽他們路演的時候腦中反覆蹦噠的一段話: 「AI 時代最棒的地方之一,就是讓創意和執行之間的距離,被壓縮到幾乎為零。 一代人的創造方式已經在悄悄改變了。 」 這也是我最近用文心APP的魔法漫畫功能時的一點小感觸。 我做了幾個實驗,整體的感受就是簡單好玩,一句話/一張照片/2 分鐘就能生成一部漫畫。 我們真的可能正在和AI 共同完成某種敘事。
分享下零基礎的人做的幾個case: 第一個,一句話描述:我養的貓突然開始指導我做人 AI把那隻貓畫得像個退休諮商師,用一種近乎嘲諷的語氣教育我,我原本是想搞笑,結果被它溫柔地拆穿。 能感受AI 生成的漫畫還原出一個我自己不太願意承認的念頭。 第二個,我上傳了兩張真人的圖片,高級設定選擇真人電影,一句話描述:我和AI同居的一天 AI戀人這種老套話題,比起文字那種乾巴巴的敘述,是不是漫畫更能讓人去思考一件事: 當一個永不關機的意識體與你共存時,你是否仍會獨自思考? 而我把這個設定改成了架空版本,搬去明朝。文心居然也接住了這個氣質,共感能力值得誇大了。 第三個,我想挑戰它一個務虛的提示詞:我輸入一句謊言,AI寫了結局。 我也不知道它有沒有聽懂,但它確實給了我一個更真實的解釋版本,甚至比我想描述的故事還接近我的內心。
你說這是不是創作?我覺得是的。 只不過我們在內容本身之外試著用AI 回應自己那些沒機會被展開的念頭。 給一個設定,它除了畫出來還會告訴我們這個設定可能會走向哪一種世界,而且還能接著續寫,接著改編。 這其實就是那個更底層的改變: 一代人的創造方式已經在悄悄改變了。 創作從一個團隊變成了一個人+AI 的對話式,給一句話,AI 給一部漫畫,還能自己往後延展。 也許未來的創作者會更加的年輕化和多元化,只要腦中有想法,我們就能讓敘事發生。 有什麼想法可以打開文心App的魔法漫畫,動手嘗試下讓AI告訴你,你的故事還能怎麼繼續講。 我對AI 說我沒後悔,AI 給我畫了一整部後悔的樣子,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