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30 日,Google 突然在印度放了個大招。 聯合Jio,把Gemini Pro 白送18 個月,只要18–25 歲的5G 用戶,連訂閱都不用點,直接開通。 這一動作太突兀了,以至於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這是場戰役的開始。 不到一周後,OpenAI 跟上,宣布ChatGPT Go 在印度用戶面前免費一年。 表面看像學生優惠或市場推廣,羊毛黨也開始蠢蠢欲動。 如果稍微拉高點視角再看,AI 廠牌之間第一次在發展中市場真刀真槍地開始拼入口了。 印度市場有兩個關鍵特徵: 1. 年輕,行動網路人口全球最多; 2. Android 佔比高達95%,基本上屬於系統即生態。 這個市場特別適合搶用戶心智。一旦建立預設使用習慣,它就能帶走你未來十年的入口。 But 重要的是,免費戰並不是Google 發明的。 在中國市場,大模型的免費策略早已打得火熱: 百度、阿里、位元組等廠牌紛紛開放API、模型存取和基礎功能層的免費權限; 不僅用戶端免費,甚至企業級也開始探索免費接取+生態綁定的模式; 中國AI 的免費策略,已經隱隱成為全球策略開始向全球蔓延。 回到這件事本身,Google 的策略很明顯: Gemini 直接兜售存在感,買Jio 的5G 套餐,直接把AI 服務一起塞進來,連你點開App 的動作都不需要。 它想把Gemini 做成印度年輕人手機裡的預設助手。甚至不知道你在用AI,但你用的是它。 而這恰好是OpenAI 一直沒有的東西:分送通道。它的ChatGPT 再強,也要用戶主動下載、點開、訂閱。 所以這是頂級巨模的一次關於生態與入口的正面對抗。 Google 有Android、有Chrome、有Search、有Gmail、有Jio, 它可以把Gemini 做成使用者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不覺。 OpenAI 有體驗有模型,但要人願意去找、去試、去留。 最關鍵的時間點還是那個:是Google 先動的手。 這場博弈,OpenAI 是被Google 逼進來的。 未來誰能贏?我不知道。 但這一刻開始,AI 的全球化普及,已經不再是訂閱模式一條路。 它可能像瀏覽器,輸入法一樣,成為設備和運營商生態的一部分。 而當使用者用哪個AI,不是自己選的,它是預設的。 只不過,他們都開始學中國免費了,但, 他們什麼時候來中國呢?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