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AI 與社群媒體是如何導致我們「腦子生鏽」的? ——《紐約時報》... 科技產業總是告訴我們,聊天機器人和新的人工智慧(AI)搜尋工具將大大提升我們的學習和發展效率,誰要是忽視了這項技術,誰就有被時代拋棄的風險。 但是,梅勒馬德(Melumad)博士的實驗,以及迄今為止其他已發表的關於AI 對大腦影響的學術研究,卻得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那些嚴重依賴聊天機器人和AI 搜尋工具來完成寫論文、做研究等任務的人,他們的學習表現普遍不如那些不使用這些工具的人。 「坦白說,我非常害怕,」梅勒馬德博士說。 “我擔心現在的年輕人以後都不知道該怎麼用傳統方式上谷歌搜索了。” 「科技是不是讓人類變笨了?」這個問題幾乎和科技本身一樣古老。遙想當年,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曾指責「文字」的發明削弱了人類的記憶力。近一點看,就在2008 年——那時候可還沒有什麼AI 自動生成網頁摘要呢——《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就發表過一篇著名的文章,標題是“谷歌在讓我們變笨嗎?” 事實證明,當時的那些擔心有點杞人憂天了。 然而今年,美國兒童的閱讀成績,包括八年級學生和高中畢業生,雙雙創下了新低點。這些數據來自「全國教育進展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註:簡稱NAEP,被公認為美國衡量學生學業水平最可靠的「黃金標準」考試)),這是自新冠疫情(Covid-19)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並導致青少年刷屏幕時間猛增以來,首次發布的同類成績報告。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目前已有的研究,看看怎麼使用AI 才能真正地“補腦”,而不是讓“腦袋秀逗”。 當我們用ChatGPT 寫作時,我們到底還在「寫作」嗎? 今年,要說AI 對大腦影響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非麻省理工學院(MIT)莫屬。研究人員試圖搞清楚,像OpenAI 的ChatGPT 這樣的工具,到底會如何影響人們的寫作方式。 這項研究只找了54 位大學生,(樣本量很小),但研究結果卻引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AI 會不會扼殺我們的學習能力? 在研究中,學生被要求寫一篇500 到1000 字的論文。他們被分成了三組: 1. 第一組: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作。 2. 第二組:只能用傳統的Google搜尋來查資料。 3. 第三組:啥也不能用,只能靠自己的大腦完成作業。 所有學生都戴著感測器,用來即時測量他們的大腦電活動。結果顯示,使用ChatGPT 的那一組學生,大腦活動量是最低的。這倒也不奇怪,畢竟他們讓AI 聊天機器人包辦了大部分的思考和寫作工作。 但最讓人震驚的發現,發生在寫作練習結束後。 在學生交卷一分鐘後,研究人員要求他們背誦他們剛寫完的論文中的任何內容。結果,絕大多數(高達83%)使用ChatGPT 的學生,竟然連完整的句子都回憶不起來。 相較之下,那些使用Google搜尋的學生還能背出一些片段;而那些完全不用科技、全靠自己大腦寫作的學生,則能複述出大量內容,有些人甚至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幾乎整篇文章。 「這才過去一分鐘,你就真的一點都想不起來了?」領導這項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科學家娜塔莉亞·科斯米納(Nataliya Kosmyna)在談到ChatGPT 用戶時,難掩驚訝之情。 “如果你壓根不記得自己寫了什麼,你(對這篇文章)就不會有'主人翁'的感覺。你真的會在乎你寫的東西嗎?” 科斯米納博士說,雖然這項研究關注的是寫論文,但她真正擔心的是,這對於那些在「記憶力」至關重要的領域使用AI 聊天機器人的人意味著什麼——比如,一個正在準備飛行執照的飛行員。 她強調,我們迫切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搞清楚AI 到底如何影響人們「記住」資訊的能力。 社群媒體可能與閱讀成績下降有關 上個月,《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領導這項研究的兒科醫生傑森·長田(Jason Nagata)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分析了來自「青少年大腦認知發展」(ABCD)計畫的數據。 這是一個在2016 年至2018 年間,追蹤了超過6500 名9 至13 歲青少年發展狀況的大型研究計畫。 怎樣使用社群媒體和AI 才更「健康」? (長田博士)建議,父母應該在家裡強制執行“無螢幕區”,例如嚴禁在臥室和餐桌上使用手機,這樣孩子們才能在學習、睡眠和吃飯時保持專注。 Meta 公司沒有回應媒體的置評請求。 TikTok 的一位女發言人則指向了一個網頁,上面有設定「休息一下」(Time Away)功能的說明,這個工具可以幫助父母設定青少年允許使用TikTok 的時間表。 至於AI 聊天機器人,麻省理工學院的那項研究其實還暗藏了一個有趣的“轉折點”,它為人們如何更好地利用聊天機器人來學習和寫作,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在研究的後續階段,研究小組交換了角色: - 之前只能靠大腦寫作的人,現在可以用ChatGPT 了。 - 之前依賴ChatGPT 的人,現在只能靠自己的大腦了。 所有學生都就他們之前選定的相同主題,再寫一篇論文。 科斯米納博士說,結果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那些起初只靠自己大腦寫作的學生,在獲準使用ChatGPT 後,他們的大腦活動反而達到了峰值(註釋:這意味著他們在使用AI時也在積極思考如何優化和協作,而不是完全「躺平」讓AI代勞)。 相反,那些一開始就用ChatGPT 的學生,當他們反過來被限制只能用腦子寫時,他們的大腦活躍度始終沒能達到第一組人的水平。 這就給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 > 那些想用聊天機器人來寫作和學習的人,應該考慮先自己動手(例如構思、打草稿),到後期修改潤飾的階段再求助於AI 工具。 > > 這就好比學數學的學生,總得先用紙和筆親手學會了公式和方程,才能在之後用計算器去輔助解題。 對於這些研究發現,Google 和OpenAI 均拒絕發表評論。 前面提到那位研究AI 搜尋工具的華頓商學院教授梅勒馬德博士,她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說,那些AI 搜尋工具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們把一個本該由你大腦「主動」完成的過程——比如瀏覽一堆搜尋連結、判斷哪個來源更可信、然後點進去批判性地閱讀——變成了一個完全「被動」的自動化過程(AI直接給你一個「標準答案」)。 因此,她說,要更「健康」地使用AI,關鍵可能在於我們用它們的時候要「更走心」一點。 梅勒馬德博士建議,不要讓聊天機器人幫你完成一個寬泛主題的全部研究,而是把它當作研究過程中的一個“小助手”,用它來回答一些零碎的小問題,比如“幫我查一下某個歷史年份”。 但如果你想深入學習某個學科,那還是老實去讀一本書吧。 來源: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