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潘亂的一個文章,他判斷說下一代的核心商業媒體會使幾個頭部的視頻播客,因為以前大廠開發布會是找36kr和晚點發頭條。而以後可能就是找羅永浩這樣的人做做了做一期視訊播客,然後再透過切條短視頻去傳播,這樣價格也不高,但是卻能實現更深的穿透力。 這件事情在美國那邊其實已經常態了。沒有中間商轉差價。要求讓企業主自己去月台,而不是靠公關稿,這種更直接的交流,其實效率也是更高的。 但是這個事情在國內是否成立呢?我們還不知道。 他文章還提到說,現在發稿是真的沒人看了,KOL寫的內容的可信度也在下降。有效的企業傳播手段其實是越來越少的。你最終就得可能你會發現最終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自己走出來講一些真實的表達。 舊的頻道已經消失了,新的頻道正在建立。 那為什麼一定是視訊播客呢?視訊播客和播客有什麼區別?其實它最大差別就是商業價值。畢竟看的價值比聽高。 但很多看似合理的道理,實際上未必是成立的。 昨天聽一個著名的科技台播客講到他們的嘗試,他們做視視訊播客堅持做了幾十期,發現ROI 完全不行,所以已經停了。
正在載入線程內容
正在從 X 取得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閱讀畫面。
通常只需幾秒鐘,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