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洛杉磯舉辦了一場為創辦人及創作者提供的@Techweek_活動。 週四晚上來了100多人。 以下是5個要點: (如果您想看更多類似內容,請回覆)
1/ 創始人應該是創造者 或許並非所有產業都是如此,但大多數情況下,創辦人本身就應該是創造者。 尤其是年齡較大的創辦人(千禧世代及以上)——因為這些 Z 世代創辦人是不同類型的企業家。 他們正在打造以分銷為先的公司。 在 X、IG、TT、LI 等平台上迅速走紅,並以此為契機,迅速累積了最初的客戶群。 此外,擁有自己的發聲平台,並在必要時在線捍衛自身權益,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身為創辦人,擁有線上影響力有助於促進銷售、建立合作關係、獲取用戶、收集客戶回饋、吸引投資者興趣等等。 選擇一個平台,然後堅持下去。 找個教練或是讓隊上的人幫你。
2/ 不會建構產品的創作者應該與創辦人合作 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分享過這一點,但我認為更多的公司應該聘請分銷聯合創始人或合作夥伴。 不想打造產品或經營公司,但在細分市場中擁有深厚的信任度和廣泛的分銷管道的人。 這對創作者來說是一次重大勝利,也為他們的名字增添了其他方式(例如品牌合作等)無法獲得的信譽。 全面獲勝。 公司可以立即接觸到目標受眾。 創作者獲得現金獎勵,並有可能獲得股權。 此外,他們還能成為團隊的一份子——創作之路有時會很孤獨。
3/分銷變得越來越難 我與幾位在社群媒體、電子郵件、播客等管道擁有(自有和租用)受眾群體的創辦人進行了交談,他們都表示,他們的空間變得越來越擁擠。 他們不僅要與其他創始人/公司競爭,還要與資訊流中的業餘愛好者、專業創作者和人工智慧內容競爭。 注意力稀缺。 我也不確定解決方法是什麼,但我想指出。 或許可以「收購」創作者,與同領域的其他人合作,或是趁著還能發展的時候加倍努力,力爭成為同領域的佼佼者。
4/參加合適的活動可以增加你的運氣 嗯,這會增加好運降臨到你身上的幾率。 我全年舉辦了一系列活動,親眼見證了人們找到了技術聯合創始人,與風險投資人進行了電話溝通,真正讓天使投資人跟進並開出支票,甚至找到了他們一直試圖通過電子郵件聯繫的大合作夥伴。 虛擬交流固然很好,但遠不及面對面交流。 透過Xbox或Zoom進行視訊通話,很難通過氣氛測試。 看好 IRL。
5/ 1+1 = 3 與你所在領域內擁有相似受眾和相關產品的其他人(創始人、創作者、影響者等)合作,其價值被嚴重低估了。 我認為大多數時候,人們會因為彼此身處同一領域就認為是在競爭,但很多時候,透過合作可以把蛋糕做大。 尤其是當你銷售的是略有不同的(或更好的是,互補的)產品時。 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但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遠低於它應有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