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非常愚蠢,它就像 SPX,但更愚蠢。 市場分為三大交易所-COMEX、LBMA(倫敦)和上海 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場外交易市場,例如印度,但這些市場實際上並不那麼重要
黃金是一種實體商品,有持有成本,但波動性不大。除了少數例外,期貨期限結構非常穩定,通常這些例外是由於外部衝擊造成的,例如新冠疫情(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和川普的關稅政策。
黃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可替代商品,因此交易所之間的任何套利都與運輸成本以及任何法律限制有關(這很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在關稅期間,實體黃金(現貨)的交易方式與追蹤期貨的紙黃金(ETF)不同
例如,中國/上海嚴格控制進入該國的黃金數量,這導致流動性更自由的倫敦和美國市場之間存在差異
因此,一個可驗證的阿爾法值(我不做黃金交易,所以不在乎,但無論如何,有人會因此而生我的氣)是上海黃金溢價——即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價格與上海金銀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 LBMA之所以被認為是「唯一」交易所,主要是出於歷史原因。
整體而言,過去十多年來,黃金購買的最大動力是中國,主要是因為在岸人民幣是一種受到高度中央操縱的貨幣,而且中國的貨幣管制非常嚴格 這也是為什麼 Tether 受歡迎的原因
另一個較大的買家是各國央行,但它們也會定期發布滯後購買黃金的數據。有時它們也會出售黃金,這導致了2000年左右著名的「棕底」(Brown Bottom)事件,當時英國做了一件蠢事,在黃金價格觸底時拋售了所有黃金儲備。
金礦開採商當然是黃金產量最大的來源,而回收黃金在市場上的份額較小,約30%。金礦開採商通常會出售黃金,但也會做一些極其愚蠢的事情,因為他們大多(但並非完全)智力低下,管理不善。
他們也曾經進行過更多的對沖,但在 21 世紀的牛市中失敗了,然後停止了對沖,然後在 2010 年代再次全部消亡,因為他們並不擅長把握市場時機(就像比特幣礦工一樣,但更沒用)
無論如何,更多關於日內機制的資訊 - 黃金一天中最活躍的時段往往是上海和倫敦的交會點,倫敦收盤後價格走勢基本上可預測。這帶來了有趣的反向影響——黃金的日內動量
美國交易時段的走勢更體現了西方投機者的介入,而隔夜交易時段則更體現了亞洲買盤的介入(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的交易介入程度較小)。今天的走勢明顯是西方投機的體現。
倫敦金銀市場協會 (LBMA) 每天兩次「確定」黃金的全球基準價格,分別在倫敦時間上午 10:30 和下午 3 點,這兩個時間往往是黃金交易者活躍的重要時段,而奇怪的現象往往會在這些時間段發生
廣義上講,正常時期黃金的大部分有趣走勢往往發生在一夜之間(對於美國交易者而言),具體來說是在美國東部時間凌晨 3 點到上午 10 點之間(或多或少)。 亞洲和英國交易商的存在與否對黃金價格有很大影響。
與許多實體商品一樣,黃金的交易往往呈現現貨與波動率的倒置相關性,但主要是出於投機原因。 例如,由於買方的避險行為(例如,航空公司買入買權來對沖石油風險),石油現貨交易量為正值。
簡而言之,我們可以將黃金波動指數 (GVX) 視為投機性高峰的相當強勁的指標,今天是 GVX 自 2011 年以來的最高收盤價。巧合的是,這些也往往標誌著黃金的強勁頂部,這可能是由於投機熱情高漲以及看漲期權 Delta 到期
中國央行每月都在購買黃金,但數量非常少。自今年4月以來,上海黃金溢價大部分來自中國散戶投資者,他們為對沖人民幣貶值和資本管製而購買黃金,而9月之前則主要來自西方國家。
從機械角度考慮,波動性增加會增加 OTM 買權的 delta,從而增加與軟 delta 相關的買入,但隨著波動性減弱,我們應該看到相反的動態發揮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上週黃金走勢明顯偏向買權,這增加了我們看到波動性收縮推動平倉的可能性
此外,由於潛在趨勢強勁,CTA 目前持有黃金的最大部位,而 CTA 傳統上也像其他 PM 一樣持有大量黃金。這不僅會反射性地促進趨勢,還會對趨勢突破造成的損失產生影響。
如果我必須猜測 10 月 28 日之前黃金將達到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