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他們是怎麼死的? 2020年至2024年,加拿大人的死亡率空前高漲。政府官員堅稱新冠疫情是主要原因,但政府數據顯示,新冠死亡人數嚴重誇大。封鎖、疫苗強制接種及其後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這些意外死亡。我們最新的報告《後新冠時代的加拿大:意外死亡人數的上升》揭示了真相,並指出了加拿大政客和公眾必須學習的教訓。不要錯過以下報告的亮點。點擊此處閱讀完整報告:https://t.co/fhh9QeZiD9 1/14
新冠疫情後意外死亡人數激增:2022年,在封鎖和大多數加拿大人接種新冠疫苗之後,超常死亡人數或「超額死亡人數」遠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後的頭兩年。加拿大歷年意外死亡人數或「超額死亡人數」:· 2020 年 - 14,950 人· 2021 年 - 13,510 人· 2022 年 - 31,370 人(疫苗接種率為 80%)· 2023 年 - 31,370 人(疫苗接種率為 80%)· 2023 年 - 13,960 人(疫苗接種率為 80%)· 2023 年 - 13,960 人(疫苗接種率為 203 年)年)的超額死亡人數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後的兩年(2020 年和 2021 年)?我們的最新報告回答了這個問題。 2/14
新冠死亡人數被誇大: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2024 年 4 月制定、加拿大和世界各國均已採用的新冠死亡分類指南極其寬泛和模糊,導致新冠死亡人數被誇大。根據這些指南,如果末期癌症患者在死亡前或死亡後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則其死亡可被歸類為新冠患者。這項過於寬泛的指引規定:「對於所有因疾病導致、被認為導致或促成死亡的死者,其死因醫學證明上都應記錄新冠病毒。」要排除新冠死亡,必須「明確」其他死因(例如創傷),以確保新冠不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因素。 3/14
許多死亡被錯誤地歸因於新冠疫情:加拿大統計局報告稱,2020-2021 年,加拿大 65 歲以上人群中有 27,000 人死於新冠疫情。然而,其中至少有 10,000 人可能被錯誤地歸因於新冠疫情。 2020-2021 年,該年齡層僅有 17,000 人意外死亡。此外,死於呼吸系統和肺部相關疾病、血管和癡呆症相關疾病以及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的人數比正常水平少約 11,000 人。數據似乎很清楚:由於世衛組織過於寬泛的新冠死亡分類標準,這些正常和預期的死亡被錯誤地歸因於新冠疫情。誇大的新冠死亡人數導致加拿大人對新冠疫情產生了不必要的恐懼。 4/14
45 歲以下加拿大人的死亡率驚人:新冠疫情對加拿大年輕人幾乎沒有威脅。然而,從 2020 年開始,45 歲以下加拿大人的死亡率明顯高於以前。 2015 年至 2019 年,平均每週有 245 名 45 歲以下加拿大人死亡。然而,2020 年至 2024 年期間,平均每週死亡人數上升至 334 人。同樣,45 歲以下加拿大人的死亡率從新冠疫情前的平均每 100,000 人 66 人上升至 80.3 人(2020 年至 2023 年,每 100,000 人分別為 76.7 人、83.2 人、80.8 人和 80.4 人)。總共有 10,210 名 45 歲以下的加拿大人死亡,其中只有 728 人死於新冠疫情。簡而言之,許多額外的加拿大年輕人不是死於新冠疫情,而是死於封鎖和其他政府政策及其下游影響。我們的報告解釋了原因:https://t.co/fhh9QeZiD9 5/14
藥物過量死亡人數激增:封鎖措施實施後,65歲以下加拿大人因藥物過量死亡的人數上升了55%,從封鎖前(2017-2019年)平均每年4,440人上升到2020-2023年期間平均6,890人。據此估計,與封鎖前的死亡率相比,封鎖後65歲以下加拿大人因藥物過量死亡的人數增加了9,800人。新冠疫情封鎖使弱勢的加拿大人與工作場所、家庭和社區隔絕,導致對藥物的依賴程度和絕望情緒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6/14
酒精死亡人數大幅增加: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至2020年,65歲以下加拿大人因酒精導致的死亡人數增加了27%(所有年齡層增加了18%)。酒精消費量增加的影響似乎也反映在酒精相關疾病(例如肝病)死亡人數的增加。肝病死亡人數從2019年的2,786人躍升至2020年的3,307人,此類死亡人數總計約1,900人,高於正常水平或「超額」。一項聯邦政府研究發現,壓力、孤獨和絕望導致酒精消費增加。 7/14
疫苗接種後新冠死亡人數激增:截至2021年底,超過80%的加拿大人被認為已「完全接種」新冠疫苗。然而,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新冠死亡人數升至19,900人,創歷史新高。這遠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後的前兩年:2020年新冠死亡人數為15,800人,2021年為14,620人。疫苗真的「有效」嗎?請閱讀:https://t.co/fhh9QeZiD9 8/14
不明原因死亡人數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死於「不明原因」。這個問題在年輕的加拿大人(45歲以下)中尤為突出。如今,在2025年的今天,2022年去世的年輕加拿大人中,超過15%(17,780人死亡,其中2,640人)尚未確定死因。這並非由於缺乏屍檢。在加拿大,只有6%到7%的死亡病例進行了屍檢。加拿大統計局:他們是怎麼死的?點擊此處閱讀完整報告:https://t.co/fhh9QeZiD9 9/14
兒童死亡人數增加,但並非死於新冠:在加拿大,兒童死於新冠的可能性與死於雷擊的可能性相當。然而,在政府實施封鎖和疫苗強制接種後,加拿大1-14歲兒童的死亡率在2022年上升了16%。 1-14歲兒童的死亡率從前五年(2015-2019年)的平均值每10萬人11.8人上升到2022年的每10萬人13.7人,並在2023年保持在每10萬人13.5人。同時,兒童死亡總數從前五年的平均值643人上升到2022年的788人,2023年上升到785人。為什麼現在死亡的兒童這麼多?原因並非新冠。完整報告請見:https://t.co/fhh9QeZiD9 10/14
各國政府在「新冠死亡」和「疫苗死亡」之間實行明顯的雙重標準:與世衛組織將新冠歸類為死亡的過於寬泛的標準形成鮮明對比——如上文第 3 點所述——將死亡歸因於新冠疫苗的指導方針極其有限。即使死亡發生在註射新冠疫苗後不久,如果「沒有足夠確鑿的證據」將其與疫苗聯繫起來,也會被歸類為「不確定」。此外,如果存在“潛在疾病”,不僅包括身體疾病,還包括精神疾病,則死亡被視為巧合(“與免疫接種的因果關係不一致”)。這種“巧合”的裁定在老年人中很常見,他們通常患有幾種“潛在疾病”,無論多麼嚴重。正如預期的那樣,這種限制性指導方針導致的「新冠死亡」非常少。截至 2024 年 1 月,加拿大實地醫生報告了 488 例新冠疫苗死亡病例,但其中只有 4 例得到了公共衛生官員的承認。簡而言之,政府設定疫苗相關死亡的標準是為了確保「疫苗死亡」數量極少,這與他們設定新冠死亡的標準截然相反。政府希望加拿大人相信新冠是致命的,而疫苗是安全的。他們玩弄定義,以支持預先設定的敘事。完整報告請點擊此處:https://t.co/fhh9QeZiD9 11/14
取消醫療導致等待時間增加和死亡人數增加: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加拿大各省首席醫療官取消了數十萬例手術和診斷預約。結果,等待接受醫療診斷和治療的時間激增。接受核磁共振掃描的等待時間增加了55%,從2015-19年的10.4週增加到2024年的16.2週。從轉診到接受治療的等待時間增加了43%,從封鎖前的21週增加到2021年的26週,再到2024年的30週。如今,許多加拿大人發現自己罹患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晚期,如果在封鎖期間及時獲得治療,這些疾病是可以預防的。 (在英國,延誤治療估計導致乳癌死亡人數增加281-344人,結直腸癌死亡人數增加1445-1563人,肺癌死亡人數增加1235-1372人。)及時獲得醫療救治並非奢侈,而是加拿大政客和衛生官員顯然未能理解的必要性。完整報告請點擊此處:https://t.co/fhh9QeZiD9 12/14
加拿大老年人因非新冠原因死亡的人數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21年接種新冠疫苗後,死於冠狀動脈疾病(或缺血性心臟病)的加拿大老年人人數比正常和預期人數高出10.3%。 2022年和2023年,共有6,600例高於正常水準的「超額」死亡病例。同樣,2022年和2023年,死於消化系統疾病的加拿大老年人人數比預期高出9.5%。 2021年接種新冠疫苗後,共有超過1400例高於正常水平的「超額」死亡病例。冠狀動脈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都是新冠疫苗的已知副作用。老年人因跌倒死亡的人數也大幅增加,2022年加拿大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670人意外死亡。一項關於mRNA疫苗副作用的研究發現,「老年人群的全因風險特別顯著,因為許多患者出現呼吸急促、疲勞、頭暈和脫水等症狀。」 簡而言之,2022年至2023年,加拿大65歲及以上人群中超過8000例意外死亡似乎與新冠疫苗有關。這值得進一步調查。完整報告請見:https://t.co/fhh9QeZiD9 13/14
儘管有這些發現,加拿大政客和公共衛生官員仍然保持沉默:加拿大公共衛生官員似乎對後新冠疫情時代、封鎖和疫苗強制令之後意外死亡人數的大幅上升漠不關心。他們繼續堅持認為,新冠疫情是對公共衛生的空前威脅,並導致了異常高的死亡率,但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並非如此。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被誇大了,無法解釋上述非新冠類別中數千例額外的死亡病例。這數千例非新冠死亡病例不應被掩蓋。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呼籲民選代表和公共衛生官員調查為什麼在實施疫苗強制令後有如此多的加拿大人死亡,以及為什麼加拿大的死亡率——尤其是兒童和年輕人的死亡率——沒有恢復到新冠疫情和封鎖前的較低水平。請在此處閱讀完整報告:https://t.co/fhh9QeZiD9 為了支持司法中心撰寫此類報告的工作,請考慮在以下網址進行免稅捐贈:https://t.co/j3kmAxnuY1。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