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誤以為蘇基恩泰雷擁有專業知識,能夠提出諸如日語起源之類的理論,但不幸的是,他只是一個「假裝」知道的業餘人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古漢語課程。乍一看,你可能會覺得它很厲害。 (待續)
這段影片的亮點,那些紅色的古漢語音標,都是從維基字典(維基百科的語言字典版本)直接複製貼上過來的。更糟的是,影片裡的人根本不明白自己複製貼上了什麼。證據就在「者 *tˤaʔ」和「也 *lˤajʔ」這兩個字裡。 (待續)
最新重建古漢語發音的研究成果包括 Baxter & Sagart 2014 (B&S) 和鄭章 2003 (ZS)。 「者」在 B&S 為 *tAʔ,在 ZS 為 *tjaːʔ。 「也」在 B&S 為 *lAjʔ,在 ZS 為 *laːlʔ。對於其他字的古漢語發音,Baxter & Sagart 使用的是 B&S 發音,但(續)
我部分參考了ZS,因為我不明白B&S恢復的“者 *tAʔ”和“也 *lAjʔ”發音中出現的大寫“A”的含義。通常,如果一個漢字在ZS中有“ː”符號,那麼在B&S中也有“ˤ”符號。例如,「何」在B&S是*[ɡ]ˤaj,在ZS中是*ɡaːl。所以,(續)
他看到ZS中的“者 *tjaːʔ”和“也 *laːlʔ”,就想著為了讓它們聽起來更像B&S,可以把“aː”改成“ˤa”,變成“者 *tˤaʔ”和“也 *lˤajʔ”。然而,這正好證明他完全不懂古漢語,因為B&S中的“tˤ”和“lˤ”在日語中是“ta”和“da”的音。 (待續)
例如,「都」是 B&S *tˤa,在日文中讀作「to」。 “者”是“sha”,所以讀作“t”而不是“tˤ”。這是學習古漢語最基本的原則,不可能寫錯。任何人都可能打錯字。但這不是錯字,(待續)
他唯一犯的錯誤是在維基詞典(一個公共網站,相當於維基百科的語言詞典版本)的訊息中大寫字母“A”的部分。對此唯一的解釋是,他在複製貼上時不知道大寫字母“A”的含義,所以試圖從其他資訊中填補空白,但失敗了。 (續)
他的影片中還有其他一些問題,讓人很難相信它出自一個懂古漢語的人之手。最明顯的就是發音混亂。例如,「貓 *mˤraw」中的 *-r- 發音帶有顫音,這非常可疑。但這還不是全部。 (續)
在他的影片中,他將中國人稱為“秦人”,這表明他想像的是秦統一中國後的漢語。然而,他在影片中使用的發音來自戰國時期,並沒有體現出*-oj > *-waj 等變化。 (續)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他把維基百科“盍 *m-[k]ˤap”裡多餘的部分改寫成了“kˤap”,這再次證明他不懂古漢語。 B&S 的 *m.kˤ- 變成了 *gˤ-,而不是 *kˤ-。但他根本不懂古漢語。 (待續)
總結一下就是:1)Sukientire的古漢語課程就是從維基詞典裡複製貼上恢復的漢字發音。 2)他對一些複製貼上的發音進行了重新排列,但是他這樣做是缺乏相關知識的,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就不要被這個無稽之談的視頻所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