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域展開:Coding AI 的高階玩法1/n 緣起: Cursor 和Windsurf 這類的智能編碼助手驚艷崛起之後,「〇基礎小白,1 天造1 款APP」、「前端已死」和「人人都是程式設計師」這種「聲浪」不斷衝擊人的神經。 爭論和質疑隨之湧來,非常無聊的日常。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大家都吵錯了?程式設計工具,又何必用來程式設計?在預設的跑道外,還有一片曠野。 我決定用「個人化的長文解讀指導」來拋磚引玉,探討更迷人的可能性。 🔮 實例:用4 個「繼續」 ,蒸餾出專業的圖文報告(如圖)。 📝 材料:付鵬先生的《匯豐私人財富規劃》 🔧 工具:Windsurf 設計方法⬇️
2/n 思考: 原文洋洋灑灑34000 字,是不是丟給AI 一把梭哈就可以了? 當然也可以。 比如說使用Gemini 這種以長文本處理見長的LLM,通常效果也大致可用,但是,非常隨機的平均水平——這不是我要的。 1. 選合適的工具: 首先解構Cursor-like AI,本質上就是「模型+ 交互」,還有高效的RAG (檢索增強)和聯網補充。因此,完全可以把原始文件當作「知識庫」,借助工具搭載的LLM 來萃取。 2. 遷移可用管線: 我們有一個「面向Cursor編(diao)程(hua)」的小群,常常在裡面交流最新的「最佳實踐」,大家碰撞出來的共通方法價值極高。 這其中,基於產品PRD 的標準化建構流程(SOP),就是一套將想法編進現實的萬金油魔法。 寫好你的需求,一切水到渠成!
3/n 設計: 1. 需求文件:我想要什麼? 首先,人肉讀1 遍全文──即使沒有AI,我也知道自己大概要什麼。 站在這個支撐點上面,作為輔助工具,解讀過程中是不是真的全文「過腦」了、是不是瞎扯,我會直接從框架式展開的過程中覺察出來,這就是精準和品質的保證。 祭出文檔https://t.co/xhE0jqDmqe(見下圖1),劃一條里程碑式的路徑,拉弓! 2.用戶畫像:我是誰? 「我想要什麼」,前面還有一個「我」,意味著什麼? 個性化指導。你去看ChatGPT 或Claude 的設定項,裡面關於告訴模型「About Me」的部分,就做這事。 方法非常簡單,建立一個文檔,把自己「量化」,參考: > [Who am I? ] …… 3.財務資訊:額外考慮什麼維度? 這個部分是從使用者畫像裡面抽取的擴展維度,屬於增強設計的一部分。 原料課題就是財富規劃嘛,不就剛好針對性地拿來優化一下。 投資建議、風險偏好、資產配置結構…這些都可以大致寫寫。當然視野不必局限在這裡,延伸到各行業各角色,可以寫「職業下半場怎麼走」、寫「業務思考」,寫「創業困境」。 你列點就完事了,核心原則: 清晰,勝於冗長4.寫作風格:怎麼寫? 基礎材料可以列點,輸出可不能糊弄。 把用在Claude 的寫作風格(見下圖2),以文檔的形式丟進資料夾,搞定! 詳情可以參考我近期的分享。
4/n 輸出: 箭已附「魔」 滿弓開射第1 把箭:閱讀需求,開始解讀這一箭,只取框架。 對了,我再對著下一個耙。 如果偏了,透過需求文件校準姿勢。 4 箭連發:都是「繼續」 這裡無非是2 種做法: 輸出→ Review → 繼續探討→ 抵達新的里程碑輸出→ Review → 抵達新的里程碑→ 繼續輸出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個「繼續」的結果,「需求文件」用於拉正方向和姿勢。 📝 對於輸出: 建議預設按.md,也就是Markdown 標記的文檔,編輯器可以把它們渲染成漂亮的文稿和圖表。 基於VS Code 設計出來的Cursor AI、Windsurf,以及VS Code,都能做這件事。 成年人不做選擇,我都要。
5/n 無限火力: 路的終點就是你不願意走下去的地方。 拿到全套總結之後,還可以對這些文稿做進一步的視覺化處理、轉換成豐富多彩的材料,用它們來引導決策、開啟分享。 又或者,繼續深入探討。例如下面的實例「要不要提前還房貸?」 這一整套設計擼下來,原材料和流水線齊齊整整, 7x24 合法壓榨矽基小弟,你就說: 過分? 王法在哪裡? 是不是來玩?
6/n 快速開始: 1. 下載Windsurf 或Cursor 2. 新建資料夾把每個課題當作專案來做,一個專案對應一個資料夾,建立好結構。 3. 材料丟進去文稿、多媒體材料,相關的都進去。 4. 說出你的需求簡單的問題簡單說。 複雜的問題,用PRD 文件來說。 什麼代碼啊?忘了也無妨😏
7/n 圖文並茂: 利用輔助工具打造良好的閱讀體驗,將打滿符號標記的md 文稿變成: 1. 形式豐富的Mermaid 圖表:Markdown Preview Mermaid Support 2. 可交互的思維導圖:Markmap 設定方法: 外掛→ 搜尋[插件名稱] → 安裝即可啟用
用這套萬金油SOP 來做項目,md 文件比重巨高。 它們是非常重要的需求梳理和買不到的數據沉澱。 懂的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