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1897)中,蘇厄德醫生的日記以「保存在留聲機裡」而聞名。來和我一起深入探討,我將運用信封背面的數學計算,計算出蘇厄德留聲機習慣的成本,並邂逅一個比德古拉本人更詭異的生物! 1/13
西沃德用留聲機記錄筆記。愛迪生於1877年發明了留聲機,但將其推向家用市場卻耗費了20年時間,期間還經歷了各種法律訴訟和破產。彈簧留聲機於1895年問世(比《德古拉》早兩年),價格從1891年的150美元跌至1899年的20美元。 2/13
愛迪生留聲機將聲音錄到蠟筒上,每個蠟筒的錄音時間約為2分鐘。打字員可以在工作場所重播和轉錄蠟筒中的錄音(就像米娜為蘇厄德博士所做的那樣)。 3/13
後來的設計可以「削去」音調,錄音也可以擦除後重複使用。 1910年上映的精彩短片《速記員的朋友》展示了留聲機的銷售、功能以及它在工作場所的益處:https://t.co/wf06Jse5z2 4/13
現在,記住每個蠟盤只能錄2分鐘,那麼Seward用來講述他追捕吸血鬼經歷的蠟盤就多達179個了!可憐的Mina不得不把所有蠟盤都換掉才能聽完並抄錄下來。 5/13
那麼這種習慣到底有多貴呢? 19世紀90年代,愛迪生圓柱體的零售價為每隻50美分,相當於每打8先令多一點。歷史上的貨幣兌換非常複雜,但8先令大致相當於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熟練工匠一天的工資。 7/13
所以,蘇厄德在《德古拉》中擔任旁白——179個圓柱體——要花492.30英鎊。他負擔得起嗎?露西說蘇厄德「29歲,家境富裕,出身顯赫,還親自管理一座巨大的精神病院」。因此,蘇厄德很可能是一位常駐主管。 7/13
《德古拉》無疑是一部用科技拯救人類、擺脫古老恐怖吸血鬼的小說。除了留聲機、打字機和穿越歐洲的火車之旅外,小說還展現了尖端的輸血技術…9/13
(事實上,儘管該技術早在 1897 年就已投入使用,但血型鑑定直到 1900 年才被發現!可憐的露西!)10/13
回到愛迪生…除了辦公室用的留聲機,這項技術也應用於其他產品。 1899年,音樂會留聲機問世,用於播放音樂,但銷量慘淡。也許是因為它被它的前輩施了詛咒——一個比德古拉還要可怕的生物……11/13
看吧,疲憊的滾動條,這就是「愛迪生會說話的娃娃」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這個娃娃誕生於1890年,胸前放著一台微型留聲機,眼神呆滯,念著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謠! 12/13
最後,為了驅散詛咒娃娃的恐懼,請欣賞我最喜歡的愛迪生錄音。 1889年,詩人羅伯特·布朗寧在倫敦參加一個派對。他喝了點酒,有人剛拿出一台留聲機……太酷了! 13/13
說明:19 世紀 90 年代為 6 英鎊(15 打氣筒,每打 8 先令)。相當於 21 世紀的貨幣價值 492.30 英鎊(約 400 元人民幣)。
漏了一則推文:我們姑且稱之為 4a 吧:《德古拉》中 Seward 的旁白大約有 49,997 個字(包括第二十四章中我們得知範海辛在旁白,但使用的是留聲機)。假設每分鐘 140 個字,那就相當於 179 個磁柱! 4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