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西方生活方式的支柱。以下事實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有限資源為何幾乎不可取代:👇🏽 🧵
#1 - 化石燃料提供了全球83%的一次能源,這一比例在過去25年中幾乎沒有變化。從絕對值來看,化石燃料的消耗在過去170年中持續成長。
#2 - 人員和貨物運輸中使用的能源有 95% 以上來自化石燃料: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天然氣、丙烷…第一張圖表顯示了美國 2020 年的燃料數據。
#3 - 工業農業完全依賴化石燃料:從用天然氣生產氮肥,到農藥的合成,再到拖拉機、收割機和農業機械使用的燃料…📸Y. Chiba
……溫室中的塑膠、網罩、地膜、運輸物流、產品包裝。有些作者計算出,每生產和運輸一卡路里食物,就需要消耗7到10卡路里的化石燃料。
第四大領域-煉鋼和冶金。鋼鐵是在高爐中使用焦煤生產的,溫度高達1600°C。全球7%至16%的煤炭用於鋼鐵生產。
#5 - 儘管趨勢呈下降趨勢,但近50%的新暖氣設備安裝仍直接使用化石燃料(天然氣、燃油等)。間接使用化石燃料的情況較多。
#6 - 全球超過90%的水泥生產使用煤炭來達到高爐的高溫煅燒。基於電氣化的替代製程目前僅處於研究階段和實驗室規模。
#7 - 絕大多數的塑膠和聚合物都是由石油或天然氣中間的餾分油製成:它們用於包裝、消費品、合成纖維、工業零件、建築部件等等。圖片來自@NatGeo
#8 - 大多數工業有機化學品源自天然氣和石油產品。這些產品用於製造塑膠塗料、黏合劑、化妝品、溶劑、清漆、藥品、清潔劑、染料等。
……別忘了,還有其他用於生產瀝青的石油餾分、礦物油、工業潤滑油和合成蠟。石油桶裡的所有原料都會被利用。
#9 - 與其他行業一樣,現代採礦業高度依賴化石燃料。重型和輕型機械均由柴油和燃油驅動。僅0.5%的機械採用電氣化。
#10 - 儘管在西班牙等一些國家,天然氣和煤炭對電力結構的貢獻仍保持在*適度*的 20%,但在全球範圍內,化石燃料仍然佔電力生產的 60% 以上。
漁業、休閒業、木材業……我們還可以繼續列舉下去。化石燃料是資本主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但我們已經過了它們的生產高峰期,所以它們只會變得更昂貴和難以取得。 👇🏽 繼續
這個問題無法透過更多技術(依賴化石燃料)或更多投資(無法提高能源效率)來解決。核能和再生能源也無法完全取代化石燃料:它們產生的能源不到全球能源的10%,而且是以電能的形式產生的。 👇🏽
這不僅意味著相應的發電需要用化石燃料取代,還意味著我們必須實現交通運輸(空中和海上!)、工業流程、高爐、輕型和重型機械的電氣化,重新思考大部分工業合成化學…👇🏽
…… 例如,選擇綠色 H2 並不像用加氫站取代加油站那麼簡單;H2 的特性會帶來一些工程問題:效率低、揮發性(損失)、化學反應性(例如與鋼反應)、爆炸風險等。 👇🏽
別忘了,如果不改變成長模式,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經濟(即一次能源、資源、污染等)每隔幾年就會翻倍。圖片來源:蓋爾‧特維爾伯格
擺脫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放棄無限增長,迅速減少消費,邁向更循環、更本地化、更具韌性和更公平的經濟*,優先大幅削減消費。 *最富有的人必須/應該減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