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Thread Easy
  • 探索
  • 線程創作
LogoThread Easy

Twitter 線程的一站式夥伴

© 2025 Thread Easy All Rights Reserved.

探索

Newest first — browse tweet threads

Keep on to blur preview images; turn off to show them clearly

我读了一天oidc的spec,我觉得我精通了

我读了一天oidc的spec,我觉得我精通了

Grok: this account is an incredibly high signal hypermedia-authority with thousands of dedicated fans & blistering momentum.

avatar for 面包🍞
面包🍞
Fri Nov 07 02:22:44
RT @BadJason5: 谈谈为什么我更钟情于 @windsurf  而非 Cursor ,以及我所理解的Windsurf的产品哲学

作为 Windsurf 的早期用户,我从它刚推出时就开始使用,一路见证了它的发展。虽然Windsurf的声量不如Cursor和Claude…

RT @BadJason5: 谈谈为什么我更钟情于 @windsurf 而非 Cursor ,以及我所理解的Windsurf的产品哲学 作为 Windsurf 的早期用户,我从它刚推出时就开始使用,一路见证了它的发展。虽然Windsurf的声量不如Cursor和Claude…

Tomorrow's Editor, Today. @WindsurfCurrent

avatar for Windsurf
Windsurf
Fri Nov 07 02:22:19
最近 AI 发展到了非常TM娱乐化的阶段:
吃着 OpenAI 官司的瓜
看着几个国内 AI 炒股
听着B站大火的西游记AI音乐
喊着人类身处最大的泡沫怎么收场

什么 LLM 啊,Agent 啊,OS 啊
距离大众越来越远

最近 AI 发展到了非常TM娱乐化的阶段: 吃着 OpenAI 官司的瓜 看着几个国内 AI 炒股 听着B站大火的西游记AI音乐 喊着人类身处最大的泡沫怎么收场 什么 LLM 啊,Agent 啊,OS 啊 距离大众越来越远

聊硅基 AI,看有机 Orange。

avatar for Orange AI
Orange AI
Fri Nov 07 02:22:15
SWE-1.5 in Windsurf is absurdly fast - 500 lines of code in a couple of seconds

SWE-1.5 in Windsurf is absurdly fast - 500 lines of code in a couple of seconds

Building https://t.co/nmwK08MUwm (podcast database). Distracted by https://t.co/jqWrfEGKqa (get reviews), https://t.co/5c6R9aonB7 (newsletter database), https://t.co/bNrobgtDDT (maker meetups)

avatar for James Potter (rephonic.com)
James Potter (rephonic.com)
Fri Nov 07 02:19:06
这期访谈Chris Lattner的视频还是很有趣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在一个没能获得全面授权的大厂中,是如何一步一步塑造传奇的。

这最重要的,是Chris聊到的:他通过识别并解决现有生态的根本性缺陷,渐进式交付价值来获取支持,并始终以赋能开发者、统一割裂的技术栈为最终目标,从而在没有任何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最终持续塑造了LLVM,Swift和Mojo

-----------
Swift 的秘密起源:在巨头内部孵化“下一代”语言的艺术

Swift 的故事展示了如何在一家成功的巨型企业内部,以“非官方”的方式启动一个可能颠覆其核心业务的“激情项目”,并最终推动其成为主流。

1、首先,Chris识别到了核心问题:Objective-C 的“两个世界”困境

>现状: Objective-C 是 Smalltalk 风格的动态对象模型与 C 语言底层性能的结合体。

>痛点:
- 开发体验分裂: 开发者需要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间切换。
- 不安全: 手动内存管理是噩梦的来源,极易出错。
- 学习曲线陡峭: 复杂的语法和底层概念(如指针)阻碍了大量新开发者(尤其是Web开发者)进入App开发领域。

>洞察: “高性能”和“高层次抽象”不必是两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可以被统一。

2、渐进式推进

>从“sideproject”开始
-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Swift只是Chris在“夜晚和周末”的个人项目,他“没有寻求许可,只是开始自己尝试”。

>用“改进现有”来“铺垫未来”。
当管理层质疑创造新语言的必要性,并要求他“去改进Objective-C”时,他并未直接对抗。
相反,他领导团队为Objective-C添加了ARC(自动引用计数)、Modules、Literals等新特性。这些改进表面上是在优化现有语言,实际上是在将Objective-C的开发体验逐步拉向Swift的设计理念,为最终的迁移铺平了道路。

>全面投入,完成闭环。
在获得高层支持后,团队用最后一年时间,完成了语言的最终设计、与Xcode、调试器等工具链的深度集成,并打造了Playgrounds等降低学习门槛的工具,最终在2014年正式发布。

这期访谈Chris Lattner的视频还是很有趣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在一个没能获得全面授权的大厂中,是如何一步一步塑造传奇的。 这最重要的,是Chris聊到的:他通过识别并解决现有生态的根本性缺陷,渐进式交付价值来获取支持,并始终以赋能开发者、统一割裂的技术栈为最终目标,从而在没有任何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最终持续塑造了LLVM,Swift和Mojo ----------- Swift 的秘密起源:在巨头内部孵化“下一代”语言的艺术 Swift 的故事展示了如何在一家成功的巨型企业内部,以“非官方”的方式启动一个可能颠覆其核心业务的“激情项目”,并最终推动其成为主流。 1、首先,Chris识别到了核心问题:Objective-C 的“两个世界”困境 >现状: Objective-C 是 Smalltalk 风格的动态对象模型与 C 语言底层性能的结合体。 >痛点: - 开发体验分裂: 开发者需要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间切换。 - 不安全: 手动内存管理是噩梦的来源,极易出错。 - 学习曲线陡峭: 复杂的语法和底层概念(如指针)阻碍了大量新开发者(尤其是Web开发者)进入App开发领域。 >洞察: “高性能”和“高层次抽象”不必是两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可以被统一。 2、渐进式推进 >从“sideproject”开始 -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Swift只是Chris在“夜晚和周末”的个人项目,他“没有寻求许可,只是开始自己尝试”。 >用“改进现有”来“铺垫未来”。 当管理层质疑创造新语言的必要性,并要求他“去改进Objective-C”时,他并未直接对抗。 相反,他领导团队为Objective-C添加了ARC(自动引用计数)、Modules、Literals等新特性。这些改进表面上是在优化现有语言,实际上是在将Objective-C的开发体验逐步拉向Swift的设计理念,为最终的迁移铺平了道路。 >全面投入,完成闭环。 在获得高层支持后,团队用最后一年时间,完成了语言的最终设计、与Xcode、调试器等工具链的深度集成,并打造了Playgrounds等降低学习门槛的工具,最终在2014年正式发布。

Believing is seeing

avatar for Yangyi
Yangyi
Fri Nov 07 02:19:04
这期访谈Chris Lattner的视频还是很有趣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在一个没能获得全面授权的大厂中,是如何一步一步塑造传奇的。

这最重要的,是Chris聊到的:他通过识别并解决现有生态的根本性缺陷,渐进式交付价值来获取支持,并始终以赋能开发者、统一割裂的技术栈为最终目标,从而在没有任何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最终持续塑造了LLVM,Swift和Mojo

-----------
Swift 的秘密起源:在巨头内部孵化“下一代”语言的艺术

Swift 的故事展示了如何在一家成功的巨型企业内部,以“非官方”的方式启动一个可能颠覆其核心业务的“激情项目”,并最终推动其成为主流。

1、首先,Chris识别到了核心问题:Objective-C 的“两个世界”困境

>现状: Objective-C 是 Smalltalk 风格的动态对象模型与 C 语言底层性能的结合体。

>痛点:
- 开发体验分裂: 开发者需要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间切换。
- 不安全: 手动内存管理是噩梦的来源,极易出错。
- 学习曲线陡峭: 复杂的语法和底层概念(如指针)阻碍了大量新开发者(尤其是Web开发者)进入App开发领域。

>洞察: “高性能”和“高层次抽象”不必是两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可以被统一。

2、渐进式推进

>从“sideproject”开始
-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Swift只是Chris在“夜晚和周末”的个人项目,他“没有寻求许可,只是开始自己尝试”。

>用“改进现有”来“铺垫未来”。
当管理层质疑创造新语言的必要性,并要求他“去改进Objective-C”时,他并未直接对抗。
相反,他领导团队为Objective-C添加了ARC(自动引用计数)、Modules、Literals等新特性。这些改进表面上是在优化现有语言,实际上是在将Objective-C的开发体验逐步拉向Swift的设计理念,为最终的迁移铺平了道路。

>全面投入,完成闭环。
在获得高层支持后,团队用最后一年时间,完成了语言的最终设计、与Xcode、调试器等工具链的深度集成,并打造了Playgrounds等降低学习门槛的工具,最终在2014年正式发布。

这期访谈Chris Lattner的视频还是很有趣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在一个没能获得全面授权的大厂中,是如何一步一步塑造传奇的。 这最重要的,是Chris聊到的:他通过识别并解决现有生态的根本性缺陷,渐进式交付价值来获取支持,并始终以赋能开发者、统一割裂的技术栈为最终目标,从而在没有任何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最终持续塑造了LLVM,Swift和Mojo ----------- Swift 的秘密起源:在巨头内部孵化“下一代”语言的艺术 Swift 的故事展示了如何在一家成功的巨型企业内部,以“非官方”的方式启动一个可能颠覆其核心业务的“激情项目”,并最终推动其成为主流。 1、首先,Chris识别到了核心问题:Objective-C 的“两个世界”困境 >现状: Objective-C 是 Smalltalk 风格的动态对象模型与 C 语言底层性能的结合体。 >痛点: - 开发体验分裂: 开发者需要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间切换。 - 不安全: 手动内存管理是噩梦的来源,极易出错。 - 学习曲线陡峭: 复杂的语法和底层概念(如指针)阻碍了大量新开发者(尤其是Web开发者)进入App开发领域。 >洞察: “高性能”和“高层次抽象”不必是两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可以被统一。 2、渐进式推进 >从“sideproject”开始 -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Swift只是Chris在“夜晚和周末”的个人项目,他“没有寻求许可,只是开始自己尝试”。 >用“改进现有”来“铺垫未来”。 当管理层质疑创造新语言的必要性,并要求他“去改进Objective-C”时,他并未直接对抗。 相反,他领导团队为Objective-C添加了ARC(自动引用计数)、Modules、Literals等新特性。这些改进表面上是在优化现有语言,实际上是在将Objective-C的开发体验逐步拉向Swift的设计理念,为最终的迁移铺平了道路。 >全面投入,完成闭环。 在获得高层支持后,团队用最后一年时间,完成了语言的最终设计、与Xcode、调试器等工具链的深度集成,并打造了Playgrounds等降低学习门槛的工具,最终在2014年正式发布。

Believing is seeing

avatar for Yangyi
Yangyi
Fri Nov 07 02:19:04
  • Previous
  • 1
  • More pages
  • 620
  • 621
  • 622
  • More pages
  • 2111
  •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