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stewart那里学到的最重要一点: 1. 产品设计的重点在于帮助用户理解,而不是消除摩擦。团队往往执着于减少摩擦和简化步骤,但实际上,70%到80%的产品设计挑战都在于帮助用户*理解*你的产品是做什么的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做。用户最初对你的产品或服务几乎毫无兴趣,甚至感到困惑。如果他们无法快速理解产品的功能,就会离开。试图加快复杂操作的速度只会让用户更快地离开。真正的理念应该是“不要让我思考”,而不是“减少摩擦”。 2. 你卖的不是功能,而是结果。没人想要马鞍,他们想要的是骑马。没人想要锤子,他们想要的是建造东西。人们无需解释就能理解汽车和啤酒,但新软件需要解释它是什么,以及人们为什么需要它。Slack 卖的不是消息功能,而是更好的团队协作和更少的邮件混乱。如果你无法清晰地阐述你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那么你只是在罗列功能而已。 3. 组织中自然而然地充斥着大量看似真实工作的虚假工作,斯图尔特称之为“超逼真的工作样活动”。例如,开会预览演示文稿、分析细微的功能差异、围绕无关紧要的决策制定繁琐的流程。人们并非愚蠢或懒惰;他们只是因为员工人数过多而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却寥寥无几。领导者必须持续确保有足够多的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并明确拒绝那些不可能产生任何有意义影响的项目。 4. 功能的价值存在于一条“效用曲线”上。最初是平坦期,此时功能过于薄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后是陡峭上升期,用户会从中获得“顿悟”时刻;最后价值趋于平缓,改进不再那么重要。团队常常在最初的平坦期放弃,或者在第三个阶段浪费资源。关键问题不在于你是否拥有某个功能,而在于你是否投入了足够的资源,使其达到曲线陡峭上升的阶段,从而真正发挥其价值。 5. 小小的便利之处能够建立情感联系,从而推动口碑传播。没人会因为好用的时区选择器或便捷的密码找回功能而更换产品,但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用户对你产品的喜爱程度。Slack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些曾在一家公司使用过它的人,他们会加入一家新公司并大力推荐使用。这种推荐源于日积月累的小惊喜,而非重大功能。 6. “店主错觉”解释了为什么糟糕的体验无处不在。餐厅老板即使亲身经历过其他糟糕餐厅网站的折磨,仍然会创建糟糕的网站。商家们想当然地认为顾客会非常在意他们的产品,但实际上,人们往往心不在焉、匆匆忙忙地来,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解决之道在于定期退后一步,假装自己是一个时间有限、耐心不足的普通人,诚实地评估一下你的产品是否合理。 7. 只有在穷尽所有合理方案后才能考虑转型。转型的合适时机并非在遇到困难之时,而是在你真正尝试过所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且能够冷静、理性地评估预期价值已低于其他替代方案之后。转型令人难堪,因为你已经让投资者、员工和用户相信了你现在要放弃的愿景。这种情感上的代价意味着大多数人要么转型过快,要么等到资金耗尽才做出改变。 8. 以非凡的慷慨对待客户和员工能够创造竞争优势。Slack 首创公平计费(不收取未使用席位的费用),在新冠疫情期间提供免费积分,并在客户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自动退还服务中断费用。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它还有助于吸引更优秀的员工,创造积极的品牌故事,并建立长期的客户忠诚度。他们的理念是:“从长远来看,衡量我们成功的标准是我们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