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想起这句话(现在至少每周好几次): “抱歉信写得这么长,我没时间写短的。” 据说它最初是由法国博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创作的,但也被错误地归功于马克·吐温等人。 这显然是一种幽默而又自相矛盾的俏皮话。当然,写一封又长又详细的信要花更多精力,对吧? 然而,其中蕴含着某种深刻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今的注意力经济时代,特别是现在 LLM 使得大量长篇内容的创作几乎免费。 能够将想法浓缩成最具感染力的精辟见解,是新的沟通方式。 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似乎是利用类比,使读者能够借助来之不易的现有知识和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我发现,我那些篇幅较长的技术文章,如果能将新事物与旧事物联系起来,或者跨领域建立联系或类比来阐明一个微妙的观点,那么这些文章往往效果最好。 我怀疑这种方法之所以如此有效,首先是因为人类天生懒惰,而深入思考需要付出努力。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利用已有的理解和直觉,尤其是那些我们花费多年时间在学校和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直觉。 第二点是,我们的大脑本质上就是联想性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同时激活的神经元会连接在一起(即赫布学习)。 因此,当我们瞬间领悟到可以将一些新的信息或理解单元放入现有的认知框架中并将它们联系起来时,我们会感到无比愉悦和满足。
正在加载线程详情
正在从 X 获取原始推文,整理成清爽的阅读视图。
通常只需几秒钟,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