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Thread Easy
  • 発見
  • スレッド作成
LogoThread Easy

Twitter スレッドの万能パートナー

© 2025 Thread Easy All Rights Reserved.

探索

Newest first — browse tweet threads

Keep on to blur preview images; turn off to show them clearly

RT @fi56622380: AI泡沫论,继循环投资/左脚踩右脚的故事淡化后,终于又迎来了新论据,这次轮到了GPU折旧问题

这次的叙事很简单,在几个主流CSP的财务报表里,GPU折旧年限很多都是平摊到6年来算

但是GPU使用寿命可能只有2~3年,那么这样做账就会让纸面上利…

RT @fi56622380: AI泡沫论,继循环投资/左脚踩右脚的故事淡化后,终于又迎来了新论据,这次轮到了GPU折旧问题 这次的叙事很简单,在几个主流CSP的财务报表里,GPU折旧年限很多都是平摊到6年来算 但是GPU使用寿命可能只有2~3年,那么这样做账就会让纸面上利…

Software engineer, 🎙️《捕蛇者说》播客主播 @pythonhunter__ https://t.co/LGIKFkoQbn - Mac 上最好的划词 AI 搜索 & 翻译 可通过 Telegram/Gmail 找我,ID 同名

avatar for laike9m
laike9m
Wed Nov 12 02:56:34
RT @lennysan: Get an entire year free of @GammaApp Pro with your Lenny's Newsletter annual subscription: https://t.co/no7U8m0WPt

RT @lennysan: Get an entire year free of @GammaApp Pro with your Lenny's Newsletter annual subscription: https://t.co/no7U8m0WPt

General Partner @a16z growth fund. “Excellence is the capacity to take pain”

avatar for Sarah Wang
Sarah Wang
Wed Nov 12 02:54:48
这个讨论贴下面一些回帖也很有价值的,下面是我用 AI 帮忙提炼的,提示词一会放评论:

---

今天,Reddit 社区被一个“反思帖”点燃了。一位自称连续失败了 8 个“副业项目”(Side Projects)的开发者发帖自问:“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独立黑客都穷得叮当响?”

他的“靶子”——也就是这篇引发热议的原文——观点极其辛辣:

> “我们都在为彼此制造工具。这就是问题所在。
>
> 刷刷那些独立黑客的动态,你会发现全是登陆页构建器、推文定时器、AI Logo 生成器……而这些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其他试图逃离日常工作的独立黑客。
>
> 这就像一群饥饿的人,开了一堆只服务于彼此的餐厅。
>
> 真正的钱,在那些‘无聊’的行业里。那些人(水管工、牙医、用纸质发票的花店老板)甚至不知道‘技术栈’是什么。他们有价值连城的问题,但没人为他们开发,因为这事发到推特上不够‘性感’。
>
> 我花了两年时间追逐‘发布下一个 SaaS’的多巴胺。然后我听说有个人,靠给汽车经销商做日程管理软件,月入 4 万美元。他没有推特粉丝,也不搞‘公开构建’(Building in Public)。他只是……为有钱人解决了真问题。
>
> 我们是不是都在‘过家家’(LARPing,角色扮演),假装是企业家,实际上却在做一些没人需要的生产力工具?”

这篇帖子直白、戳心,几乎瞬间引爆了讨论。社区的反应非常复杂:有人拍手叫绝,有人激烈反对,但更多的是“老兵”们在分享更深层次的洞察。

我为你提炼了这场讨论的三个核心焦点。

焦点一:“公开构建”的多巴胺陷阱

原文中“过家家”(LARPing)这个词,显然刺痛了很多人,但也获得了最高赞的共鸣。

社区普遍同意,问题的根源甚至比“选错市场”更深。一位评论者(u/SyllabubStock9858)的分析一针见血:“公开构建”(Build in Public)这种流行文化,本身就是个陷阱。

当代独立黑客的“标准剧本”——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在推特上分享 MRR(月度经常性收入)——整套流程都是为了“社交媒体参与度”而优化的,而不是为了“盈利”。

这带来一个致命后果:你选择的目标客户,是这个“生态位”里最糟糕的客户群体——也就是其他的独立黑客。

这个群体有什么特点?社区总结为:“技术上精明,想法巨多,兜里没钱”(technically savvy, idea-rich, and cash-poor)。

你向他们推销一个“AI Logo 生成器”?他们会心想:“这东西我花一个周末用 API 也能做出来。” 他们是最难取悦、最不愿付费,却又最乐于在你的评论区指点江山的一群人。而“公开构建”的快感,让你误以为这些“参与”就是“市场”。

焦点二:“无聊”行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既然“内卷”行不通,那么转向原文作者推崇的“无聊”行业(如牙医、水管工)是不是就行了?

社区的“老兵”们立刻泼了冷水:没那么简单。

问题不在于“性感”,而在于“认知”。一位开发者(u/dukesb89)反驳说:“我们之所以为独立黑客开发工具,是因为我们理解独立黑客的问题。” 这种“解决自己的问题”是 YC 孵化器推崇的第一原则。

但反过来,你有几个朋友是牙医?你知道汽车经销商的核心痛点是什么吗?

- 门槛是“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这是多条高赞评论共同指出的。你一个开发者,根本不知道牙医诊所的排班系统和计费流程有多反人类。

- 门槛是“客户验证”:另一位评论者(u/valaquer)指出,去和这些“无聊”行业的人聊,验证成本极高。你以为他们需要自动化,他们可能觉得纸质发票挺好用。一位在印度尝试的开发者(u/No-Strain-5106)就分享了惨痛经历:药店老板宁可用 25 年前的老软件,也不愿更新,因为“能用就行”。

- 门槛是“信任”:这些行业的人不会上 Product Hunt。你怎么接触到他们?打电话推销?他们凭什么相信你这个“搞电脑的”?

这就是独立黑客的“核心困境”(u/WorkingBudget7958):你最了解、最感兴趣的问题(SaaS 开发),是一个最没油水的市场;而你完全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市场(比如地毯清洁),才可能藏着金矿。

焦点三:高手的破局之道——你卖的不是“工具”,是“钱”

在激烈的讨论中,一位资深顾问(u/Comfortable-Tart7734)的发言提供了真正具有操作性的“破局”思路。

他首先提出了一个关键的“心态转变”:

> “(原文作者)提到的登陆页构建器、推文定时器,这些是‘商业解决方案’。但独立黑客们却试图把它们卖给‘个人’。
>
> 而个人花钱,是冲动的、非理性的,为了‘想要’(want)。
> 企业花钱,是理性的,为了‘需要’(need),尤其是为了——赚钱。”

他给出了自己筛选项目的黄金三原则:

1. 我必须能和客户“真正对话”(不是冷邮件或广告)。

2. 我的产品如何“直接增加客户的销售额”必须一目了然。如果需要解释,那就完蛋了。

3. 客户必须能“立刻”回本。

这套标准,直接筛掉了 99% 的“AI 生产力工具”。

那么,如何解决前面提到的“领域知识”和“信任(分发)”的门槛呢?这位老哥分享了他的“王炸”策略:

与其自己苦苦挖掘“无聊”行业,不如去“寄生”那些已经掌握了“分发渠道”和“领域信任”的人。

他的原话是(大意转述):

> “我现在自己不从零做项目了,效率太低。我选择和别人合作。
>
> 比如,我找到一个在某个小众领域(比如“复古游戏机维修”)拥有 150 万粉丝的 YouTuber。他有粉丝、有信任、有内容,但他的变现方式很低效(广告、卖点T恤)。
>
> 我去找到他,提议:‘我来构建一个专门为你这 150 万粉丝服务的定制产品(比如一个维修零件交易平台或专业教程库),你来推广,我们分钱。’
>
> 结果呢?我们根本不愁‘产品市场契合度’(PMF),因为这 150 万人已经是精准筛选过的目标用户。哪怕只有 1% 的转化,也是 1.5 万个客户。”

这个策略,完美地结合了独立黑客的“技术实现能力”和内容创作者的“精准流量及信任”,一举解决了“为谁构建”和“如何销售”的世纪难题。

讨论的最终启示

这场大讨论从“为什么我们都这么穷”开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如何赚到钱”的实战分享会。

如果说有什么“全貌总结”,那就是:

1. 认清“内卷”的本质:沉迷于“公开构建”、在 Product Hunt 上刷榜、为其他开发者做工具,大概率是一场“多巴胺游戏”,而非“生意”。

2. “无聊”不等于“容易”:“无聊”的行业只是听起来很美,进入的门槛(领域知识、销售渠道)对独立开发者来说高得惊人。

3. 真正的破局点:与其从零开始“挖井”,不如找到那个已经“拥有水源”(掌握精准受众和信任)的人,然后帮他们“建管道”(提供技术产品),最后“分水”(分享利润)。

正如一位评论者(u/Thin_Rip8995)给出的行动派建议:“这周就去选一个线下行业,72 小时内和 3 个从业者聊聊。找到他们每天手动浪费 2 小时的地方,做一个 MVP 出来。别按月收费,按‘结果’收费——你帮他省了 200 块,你就收 100 块。”

这,可能才是摆脱“过家家”的真正开始。

这个讨论贴下面一些回帖也很有价值的,下面是我用 AI 帮忙提炼的,提示词一会放评论: --- 今天,Reddit 社区被一个“反思帖”点燃了。一位自称连续失败了 8 个“副业项目”(Side Projects)的开发者发帖自问:“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独立黑客都穷得叮当响?” 他的“靶子”——也就是这篇引发热议的原文——观点极其辛辣: > “我们都在为彼此制造工具。这就是问题所在。 > > 刷刷那些独立黑客的动态,你会发现全是登陆页构建器、推文定时器、AI Logo 生成器……而这些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其他试图逃离日常工作的独立黑客。 > > 这就像一群饥饿的人,开了一堆只服务于彼此的餐厅。 > > 真正的钱,在那些‘无聊’的行业里。那些人(水管工、牙医、用纸质发票的花店老板)甚至不知道‘技术栈’是什么。他们有价值连城的问题,但没人为他们开发,因为这事发到推特上不够‘性感’。 > > 我花了两年时间追逐‘发布下一个 SaaS’的多巴胺。然后我听说有个人,靠给汽车经销商做日程管理软件,月入 4 万美元。他没有推特粉丝,也不搞‘公开构建’(Building in Public)。他只是……为有钱人解决了真问题。 > > 我们是不是都在‘过家家’(LARPing,角色扮演),假装是企业家,实际上却在做一些没人需要的生产力工具?” 这篇帖子直白、戳心,几乎瞬间引爆了讨论。社区的反应非常复杂:有人拍手叫绝,有人激烈反对,但更多的是“老兵”们在分享更深层次的洞察。 我为你提炼了这场讨论的三个核心焦点。 焦点一:“公开构建”的多巴胺陷阱 原文中“过家家”(LARPing)这个词,显然刺痛了很多人,但也获得了最高赞的共鸣。 社区普遍同意,问题的根源甚至比“选错市场”更深。一位评论者(u/SyllabubStock9858)的分析一针见血:“公开构建”(Build in Public)这种流行文化,本身就是个陷阱。 当代独立黑客的“标准剧本”——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在推特上分享 MRR(月度经常性收入)——整套流程都是为了“社交媒体参与度”而优化的,而不是为了“盈利”。 这带来一个致命后果:你选择的目标客户,是这个“生态位”里最糟糕的客户群体——也就是其他的独立黑客。 这个群体有什么特点?社区总结为:“技术上精明,想法巨多,兜里没钱”(technically savvy, idea-rich, and cash-poor)。 你向他们推销一个“AI Logo 生成器”?他们会心想:“这东西我花一个周末用 API 也能做出来。” 他们是最难取悦、最不愿付费,却又最乐于在你的评论区指点江山的一群人。而“公开构建”的快感,让你误以为这些“参与”就是“市场”。 焦点二:“无聊”行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既然“内卷”行不通,那么转向原文作者推崇的“无聊”行业(如牙医、水管工)是不是就行了? 社区的“老兵”们立刻泼了冷水:没那么简单。 问题不在于“性感”,而在于“认知”。一位开发者(u/dukesb89)反驳说:“我们之所以为独立黑客开发工具,是因为我们理解独立黑客的问题。” 这种“解决自己的问题”是 YC 孵化器推崇的第一原则。 但反过来,你有几个朋友是牙医?你知道汽车经销商的核心痛点是什么吗? - 门槛是“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这是多条高赞评论共同指出的。你一个开发者,根本不知道牙医诊所的排班系统和计费流程有多反人类。 - 门槛是“客户验证”:另一位评论者(u/valaquer)指出,去和这些“无聊”行业的人聊,验证成本极高。你以为他们需要自动化,他们可能觉得纸质发票挺好用。一位在印度尝试的开发者(u/No-Strain-5106)就分享了惨痛经历:药店老板宁可用 25 年前的老软件,也不愿更新,因为“能用就行”。 - 门槛是“信任”:这些行业的人不会上 Product Hunt。你怎么接触到他们?打电话推销?他们凭什么相信你这个“搞电脑的”? 这就是独立黑客的“核心困境”(u/WorkingBudget7958):你最了解、最感兴趣的问题(SaaS 开发),是一个最没油水的市场;而你完全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市场(比如地毯清洁),才可能藏着金矿。 焦点三:高手的破局之道——你卖的不是“工具”,是“钱” 在激烈的讨论中,一位资深顾问(u/Comfortable-Tart7734)的发言提供了真正具有操作性的“破局”思路。 他首先提出了一个关键的“心态转变”: > “(原文作者)提到的登陆页构建器、推文定时器,这些是‘商业解决方案’。但独立黑客们却试图把它们卖给‘个人’。 > > 而个人花钱,是冲动的、非理性的,为了‘想要’(want)。 > 企业花钱,是理性的,为了‘需要’(need),尤其是为了——赚钱。” 他给出了自己筛选项目的黄金三原则: 1. 我必须能和客户“真正对话”(不是冷邮件或广告)。 2. 我的产品如何“直接增加客户的销售额”必须一目了然。如果需要解释,那就完蛋了。 3. 客户必须能“立刻”回本。 这套标准,直接筛掉了 99% 的“AI 生产力工具”。 那么,如何解决前面提到的“领域知识”和“信任(分发)”的门槛呢?这位老哥分享了他的“王炸”策略: 与其自己苦苦挖掘“无聊”行业,不如去“寄生”那些已经掌握了“分发渠道”和“领域信任”的人。 他的原话是(大意转述): > “我现在自己不从零做项目了,效率太低。我选择和别人合作。 > > 比如,我找到一个在某个小众领域(比如“复古游戏机维修”)拥有 150 万粉丝的 YouTuber。他有粉丝、有信任、有内容,但他的变现方式很低效(广告、卖点T恤)。 > > 我去找到他,提议:‘我来构建一个专门为你这 150 万粉丝服务的定制产品(比如一个维修零件交易平台或专业教程库),你来推广,我们分钱。’ > > 结果呢?我们根本不愁‘产品市场契合度’(PMF),因为这 150 万人已经是精准筛选过的目标用户。哪怕只有 1% 的转化,也是 1.5 万个客户。” 这个策略,完美地结合了独立黑客的“技术实现能力”和内容创作者的“精准流量及信任”,一举解决了“为谁构建”和“如何销售”的世纪难题。 讨论的最终启示 这场大讨论从“为什么我们都这么穷”开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如何赚到钱”的实战分享会。 如果说有什么“全貌总结”,那就是: 1. 认清“内卷”的本质:沉迷于“公开构建”、在 Product Hunt 上刷榜、为其他开发者做工具,大概率是一场“多巴胺游戏”,而非“生意”。 2. “无聊”不等于“容易”:“无聊”的行业只是听起来很美,进入的门槛(领域知识、销售渠道)对独立开发者来说高得惊人。 3. 真正的破局点:与其从零开始“挖井”,不如找到那个已经“拥有水源”(掌握精准受众和信任)的人,然后帮他们“建管道”(提供技术产品),最后“分水”(分享利润)。 正如一位评论者(u/Thin_Rip8995)给出的行动派建议:“这周就去选一个线下行业,72 小时内和 3 个从业者聊聊。找到他们每天手动浪费 2 小时的地方,做一个 MVP 出来。别按月收费,按‘结果’收费——你帮他省了 200 块,你就收 100 块。” 这,可能才是摆脱“过家家”的真正开始。

原始会话:https://t.co/GuULlM5GKT 提示词:

avatar for 宝玉
宝玉
Wed Nov 12 02:53:47
Sharing the exact playbook that turned years of failure into wins every Thursday, including:

actionable growth tactic
behind-the-scene stories
no sponsors • no ads • always free

Join 60k+ founders & makers here → https://t.co/sM8DL3hugy

See you in your inbox 👇

Sharing the exact playbook that turned years of failure into wins every Thursday, including: actionable growth tactic behind-the-scene stories no sponsors • no ads • always free Join 60k+ founders & makers here → https://t.co/sM8DL3hugy See you in your inbox 👇

Built Tweet Hunter, Taplio (sold $8m) Growing https://t.co/OyNJ8ZUyOh - https://t.co/jS9GQJ5Ps8 - https://t.co/EFUcKeBbpU - https://t.co/JkVOl1O0S1 - https://t.co/KG9PgxJabg Sharing weekly tips about growth: https://t.co/ereQodN3Ov

avatar for Tibo
Tibo
Wed Nov 12 02:48:44
oh god oh no all the secrets leaked on the blog too

never using --dangerously-skip-permissions again

1. https://t.co/3XG22VVm8U
2. https://t.co/ruPC0PueDN
3.
https://t.co/bjaazPBII4
https://t.co/JHHNCv45vb

oh god oh no all the secrets leaked on the blog too never using --dangerously-skip-permissions again 1. https://t.co/3XG22VVm8U 2. https://t.co/ruPC0PueDN 3. https://t.co/bjaazPBII4 https://t.co/JHHNCv45vb

gpu enjoyer at @modal. he/him. ex @full_stack_dl, @weights_biases (acq. @CoreWeave), phd Berkeley @Redwood_Neuro. try https://t.co/SYWVMCazZ3

avatar for Charles 🎉 Frye
Charles 🎉 Frye
Wed Nov 12 02:45:37
RT @60Minutes: Defense-tech company Anduril built “Fury,” an unmanned jet power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esigned to engage the ene…

RT @60Minutes: Defense-tech company Anduril built “Fury,” an unmanned jet power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esigned to engage the ene…

Co-Founder, American Dynamism. General Partner @a16z. Catholic. Mother. American. 🇺🇸 🚀💪

avatar for Katherine Boyle
Katherine Boyle
Wed Nov 12 02:45:17
  • Previous
  • 1
  • More pages
  • 116
  • 117
  • 118
  • More pages
  • 2127
  •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