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Thread Easy
  • 発見
  • スレッド作成
LogoThread Easy

Twitter スレッドの万能パートナー

© 2025 Thread Easy All Rights Reserved.

探索

Newest first — browse tweet threads

Keep on to blur preview images; turn off to show them clearly

关于“AI到底会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这可能是过去两年里我们聊得最多、也最焦虑的话题。包括我自己参与的大部分讨论都是“我觉得”、“我猜”、“我听说”,充满了各种宏大预测,或者拿历史蒸汽革命、互联网浪潮来类比,基本都没有真实的数据。

有一位叫 Henley Wing Chiu 的作者做了一件很多人想做但没精力做的事:他分析了从2023年到2025年10月的近1.8亿份全球招聘启事,对比了2024年,2025年哪些具体的职位招聘需求减少了,哪些又增加了?

一个具体的数据是2025年全球总的招聘岗位数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8%,-8% 这个数据就是个基线,如果说岗位下降幅度高于这个数,说明职位数量下降了。

1. 创意领域:创意执行大幅下降

在2025年跌幅最大的Top 10岗位里,有三个来自创意行业:
- 计算机图形艺术家(-33%):包括3D艺术家、VFX特效师等。
- 摄影师(-28%)
- 作家(-28%):包括文案、编辑、技术文档作者等。

跌幅高达30%左右,远超-8%的基数,而且这是连续第二年下跌。这几乎可以确定是结构性衰退,而不是市场波动。

但不是所有创意领域数据都在下降,创意总监、创意经理、平面设计师、产品设计师这些岗位的降幅都远小于上面那些执行岗,基本跟大盘持平甚至更好。

AI正在取代的,是创意工作中执行的部分,而不是策略的部分。

这也比较符合直觉,对于创意执行,现在 AI 画图、甚至AI 生成视频,已经可以做到又快又好成本还低,但创意策略岗位,比如去跟客户沟通、理解需求、制定策略、把握风格、迭代反馈、研究用户,这些需要复杂决策、同理心和战略思考的工作,AI暂时还干不了。

纯粹的“创意执行岗”正在快速萎缩,而“创意策略岗”依然坚挺。

2. 按职级:AI在赋能高管,淘汰打工人

按职级来看看岗位的增减情况:
- 高层领导(总监、副总裁、C级别):-1.7% ,虽然也在下降,但是比整体幅度 -8% 低
- 中层管理者(经理):-5.7%
- 普通贡献者(IC,即一线员工):-9.0% ,比基准 -8% 要差

这确实有点出乎我意料,我以为在经济下行周期,公司应该先砍掉昂贵的高管。作者给出的解释是:

> 这可能是因为公司在增加战略领导层,同时对运营管理层更加挑剔。他们想要更多的人来决定做什么,更少的人来管理怎么做,以及更少的执行人员。谷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裁掉了大部分中层管理者。
>
>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 AI 赋能的。例如,一个总监或副总裁现在可以用 AI 编程工具快速制作想法的原型 (prototype),而不需要一个工程师团队。那些威胁到基层员工的 AI 工具,实际上赋能了高级领导层,让他们能更独立地运作。一个能用 Cursor 或 Claude 这种工具快速搭建可用原型、验证技术方案的产品副总裁,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向他汇报的基层员工了。

这个趋势很关键:企业似乎更愿意保留那些能决定“做什么”(What to do)的人,而减少那些“管理怎么做”(How to do it)和“具体去做”(Do it)的人。

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3. 热门替代岗位:软件工程师与客服反而坚挺

有两个岗位经常被拿来作为反面例子:程序员和客服,都觉得 AI 能写代码了,AI 能回答客服问题了,甚至很多公司已经这么干了,裁掉了大部分客服岗位和程序员岗位。

但从作者的数据来看,客服岗位的降幅仅为-4.0%,远好于大盘。

原因很简单:聊天机器人能处理“查订单”、“改密码”这种简单任务,但一旦遇到用户真的生气、愤怒、或者遇到复杂需要变通的问题时,AI就没办法处理了。

这时候,人类的同理心和判断力就成了刚需。

软件工程师这个倒是很符合我一直以来的判断,专业程序员还是不可或缺,无论你怎么 Vibe Coding 吹的多厉害,一旦要维护、要考虑大量用户和各种线上复杂的使用情况,必然还是要专业程序员处理。

不过有一点:“前端工程师”是程序员里下降最多的,这可能和AI在前端能力比较强有关,不过如果你自己是前段程序员也不用担心,稍微复杂一点的前端应用,AI 还真处理不了,前端需求还是挺多的。

4. 哪些岗位在增加?

虽然整体岗位都在缩减,但是也有一些岗位是在逆势增长的。

涨幅第一名:机器学习工程师,+40%, 这毫无悬念。在AI的淘金热里,最赚钱的永远是“卖铲子”的人。所有公司都在疯狂地招人来开发、部署和维护AI模型。相关的如机器人工程师(+11%)、数据中心工程师(+9%)也都在猛增。

涨幅黑马:网红营销专员 (influencer marketing specialist) 的职位比去年猛增了 18.3%。这也不是昙花一现。去年这个岗位增长了 10%,所以这是一个持续两年的模式。

这应该是由于 AI 内容泛滥后大众对于内容信任感的缺失,普通人正在产生一种AI免疫反应。

我们越来越不相信那些看起来标准、完美但没有灵魂的东西。相比之下,一个你关注了很久的、活生生的博主,用他自己的方式给你推荐一款产品,这种真实感和信任感变得前所未有的珍贵。

要不怎么现在都在说“活人感”呢!

AI越是泛滥,人类的真实信任就越是值钱。

关于“AI到底会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这可能是过去两年里我们聊得最多、也最焦虑的话题。包括我自己参与的大部分讨论都是“我觉得”、“我猜”、“我听说”,充满了各种宏大预测,或者拿历史蒸汽革命、互联网浪潮来类比,基本都没有真实的数据。 有一位叫 Henley Wing Chiu 的作者做了一件很多人想做但没精力做的事:他分析了从2023年到2025年10月的近1.8亿份全球招聘启事,对比了2024年,2025年哪些具体的职位招聘需求减少了,哪些又增加了? 一个具体的数据是2025年全球总的招聘岗位数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8%,-8% 这个数据就是个基线,如果说岗位下降幅度高于这个数,说明职位数量下降了。 1. 创意领域:创意执行大幅下降 在2025年跌幅最大的Top 10岗位里,有三个来自创意行业: - 计算机图形艺术家(-33%):包括3D艺术家、VFX特效师等。 - 摄影师(-28%) - 作家(-28%):包括文案、编辑、技术文档作者等。 跌幅高达30%左右,远超-8%的基数,而且这是连续第二年下跌。这几乎可以确定是结构性衰退,而不是市场波动。 但不是所有创意领域数据都在下降,创意总监、创意经理、平面设计师、产品设计师这些岗位的降幅都远小于上面那些执行岗,基本跟大盘持平甚至更好。 AI正在取代的,是创意工作中执行的部分,而不是策略的部分。 这也比较符合直觉,对于创意执行,现在 AI 画图、甚至AI 生成视频,已经可以做到又快又好成本还低,但创意策略岗位,比如去跟客户沟通、理解需求、制定策略、把握风格、迭代反馈、研究用户,这些需要复杂决策、同理心和战略思考的工作,AI暂时还干不了。 纯粹的“创意执行岗”正在快速萎缩,而“创意策略岗”依然坚挺。 2. 按职级:AI在赋能高管,淘汰打工人 按职级来看看岗位的增减情况: - 高层领导(总监、副总裁、C级别):-1.7% ,虽然也在下降,但是比整体幅度 -8% 低 - 中层管理者(经理):-5.7% - 普通贡献者(IC,即一线员工):-9.0% ,比基准 -8% 要差 这确实有点出乎我意料,我以为在经济下行周期,公司应该先砍掉昂贵的高管。作者给出的解释是: > 这可能是因为公司在增加战略领导层,同时对运营管理层更加挑剔。他们想要更多的人来决定做什么,更少的人来管理怎么做,以及更少的执行人员。谷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裁掉了大部分中层管理者。 > >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 AI 赋能的。例如,一个总监或副总裁现在可以用 AI 编程工具快速制作想法的原型 (prototype),而不需要一个工程师团队。那些威胁到基层员工的 AI 工具,实际上赋能了高级领导层,让他们能更独立地运作。一个能用 Cursor 或 Claude 这种工具快速搭建可用原型、验证技术方案的产品副总裁,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向他汇报的基层员工了。 这个趋势很关键:企业似乎更愿意保留那些能决定“做什么”(What to do)的人,而减少那些“管理怎么做”(How to do it)和“具体去做”(Do it)的人。 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3. 热门替代岗位:软件工程师与客服反而坚挺 有两个岗位经常被拿来作为反面例子:程序员和客服,都觉得 AI 能写代码了,AI 能回答客服问题了,甚至很多公司已经这么干了,裁掉了大部分客服岗位和程序员岗位。 但从作者的数据来看,客服岗位的降幅仅为-4.0%,远好于大盘。 原因很简单:聊天机器人能处理“查订单”、“改密码”这种简单任务,但一旦遇到用户真的生气、愤怒、或者遇到复杂需要变通的问题时,AI就没办法处理了。 这时候,人类的同理心和判断力就成了刚需。 软件工程师这个倒是很符合我一直以来的判断,专业程序员还是不可或缺,无论你怎么 Vibe Coding 吹的多厉害,一旦要维护、要考虑大量用户和各种线上复杂的使用情况,必然还是要专业程序员处理。 不过有一点:“前端工程师”是程序员里下降最多的,这可能和AI在前端能力比较强有关,不过如果你自己是前段程序员也不用担心,稍微复杂一点的前端应用,AI 还真处理不了,前端需求还是挺多的。 4. 哪些岗位在增加? 虽然整体岗位都在缩减,但是也有一些岗位是在逆势增长的。 涨幅第一名:机器学习工程师,+40%, 这毫无悬念。在AI的淘金热里,最赚钱的永远是“卖铲子”的人。所有公司都在疯狂地招人来开发、部署和维护AI模型。相关的如机器人工程师(+11%)、数据中心工程师(+9%)也都在猛增。 涨幅黑马:网红营销专员 (influencer marketing specialist) 的职位比去年猛增了 18.3%。这也不是昙花一现。去年这个岗位增长了 10%,所以这是一个持续两年的模式。 这应该是由于 AI 内容泛滥后大众对于内容信任感的缺失,普通人正在产生一种AI免疫反应。 我们越来越不相信那些看起来标准、完美但没有灵魂的东西。相比之下,一个你关注了很久的、活生生的博主,用他自己的方式给你推荐一款产品,这种真实感和信任感变得前所未有的珍贵。 要不怎么现在都在说“活人感”呢! AI越是泛滥,人类的真实信任就越是值钱。

Prompt Engineer, dedicated to learn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about AI,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vatar for 宝玉
宝玉
Mon Nov 03 22:51:42
关于“AI到底会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这可能是过去两年里我们聊得最多、也最焦虑的话题。包括我自己参与的大部分讨论都是“我觉得”、“我猜”、“我听说”,充满了各种宏大预测,或者拿历史蒸汽革命、互联网浪潮来类比,基本都没有真实的数据。

有一位叫 Henley Wing Chiu 的作者做了一件很多人想做但没精力做的事:他分析了从2023年到2025年10月的近1.8亿份全球招聘启事,对比了2024年,2025年哪些具体的职位招聘需求减少了,哪些又增加了?

一个具体的数据是2025年全球总的招聘岗位数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8%,-8% 这个数据就是个基线,如果说岗位下降幅度高于这个数,说明职位数量下降了。

1. 创意领域:创意执行大幅下降

在2025年跌幅最大的Top 10岗位里,有三个来自创意行业:
- 计算机图形艺术家(-33%):包括3D艺术家、VFX特效师等。
- 摄影师(-28%)
- 作家(-28%):包括文案、编辑、技术文档作者等。

跌幅高达30%左右,远超-8%的基数,而且这是连续第二年下跌。这几乎可以确定是结构性衰退,而不是市场波动。

但不是所有创意领域数据都在下降,创意总监、创意经理、平面设计师、产品设计师这些岗位的降幅都远小于上面那些执行岗,基本跟大盘持平甚至更好。

AI正在取代的,是创意工作中执行的部分,而不是策略的部分。

这也比较符合直觉,对于创意执行,现在 AI 画图、甚至AI 生成视频,已经可以做到又快又好成本还低,但创意策略岗位,比如去跟客户沟通、理解需求、制定策略、把握风格、迭代反馈、研究用户,这些需要复杂决策、同理心和战略思考的工作,AI暂时还干不了。

纯粹的“创意执行岗”正在快速萎缩,而“创意策略岗”依然坚挺。

2. 按职级:AI在赋能高管,淘汰打工人

按职级来看看岗位的增减情况:
- 高层领导(总监、副总裁、C级别):-1.7% ,虽然也在下降,但是比整体幅度 -8% 低
- 中层管理者(经理):-5.7%
- 普通贡献者(IC,即一线员工):-9.0% ,比基准 -8% 要差

这确实有点出乎我意料,我以为在经济下行周期,公司应该先砍掉昂贵的高管。作者给出的解释是:

> 这可能是因为公司在增加战略领导层,同时对运营管理层更加挑剔。他们想要更多的人来决定做什么,更少的人来管理怎么做,以及更少的执行人员。谷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裁掉了大部分中层管理者。
>
>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 AI 赋能的。例如,一个总监或副总裁现在可以用 AI 编程工具快速制作想法的原型 (prototype),而不需要一个工程师团队。那些威胁到基层员工的 AI 工具,实际上赋能了高级领导层,让他们能更独立地运作。一个能用 Cursor 或 Claude 这种工具快速搭建可用原型、验证技术方案的产品副总裁,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向他汇报的基层员工了。

这个趋势很关键:企业似乎更愿意保留那些能决定“做什么”(What to do)的人,而减少那些“管理怎么做”(How to do it)和“具体去做”(Do it)的人。

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3. 热门替代岗位:软件工程师与客服反而坚挺

有两个岗位经常被拿来作为反面例子:程序员和客服,都觉得 AI 能写代码了,AI 能回答客服问题了,甚至很多公司已经这么干了,裁掉了大部分客服岗位和程序员岗位。

但从作者的数据来看,客服岗位的降幅仅为-4.0%,远好于大盘。

原因很简单:聊天机器人能处理“查订单”、“改密码”这种简单任务,但一旦遇到用户真的生气、愤怒、或者遇到复杂需要变通的问题时,AI就没办法处理了。

这时候,人类的同理心和判断力就成了刚需。

软件工程师这个倒是很符合我一直以来的判断,专业程序员还是不可或缺,无论你怎么 Vibe Coding 吹的多厉害,一旦要维护、要考虑大量用户和各种线上复杂的使用情况,必然还是要专业程序员处理。

不过有一点:“前端工程师”是程序员里下降最多的,这可能和AI在前端能力比较强有关,不过如果你自己是前段程序员也不用担心,稍微复杂一点的前端应用,AI 还真处理不了,前端需求还是挺多的。

4. 哪些岗位在增加?

虽然整体岗位都在缩减,但是也有一些岗位是在逆势增长的。

涨幅第一名:机器学习工程师,+40%, 这毫无悬念。在AI的淘金热里,最赚钱的永远是“卖铲子”的人。所有公司都在疯狂地招人来开发、部署和维护AI模型。相关的如机器人工程师(+11%)、数据中心工程师(+9%)也都在猛增。

涨幅黑马:网红营销专员 (influencer marketing specialist) 的职位比去年猛增了 18.3%。这也不是昙花一现。去年这个岗位增长了 10%,所以这是一个持续两年的模式。

这应该是由于 AI 内容泛滥后大众对于内容信任感的缺失,普通人正在产生一种AI免疫反应。

我们越来越不相信那些看起来标准、完美但没有灵魂的东西。相比之下,一个你关注了很久的、活生生的博主,用他自己的方式给你推荐一款产品,这种真实感和信任感变得前所未有的珍贵。

要不怎么现在都在说“活人感”呢!

AI越是泛滥,人类的真实信任就越是值钱。

关于“AI到底会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这可能是过去两年里我们聊得最多、也最焦虑的话题。包括我自己参与的大部分讨论都是“我觉得”、“我猜”、“我听说”,充满了各种宏大预测,或者拿历史蒸汽革命、互联网浪潮来类比,基本都没有真实的数据。 有一位叫 Henley Wing Chiu 的作者做了一件很多人想做但没精力做的事:他分析了从2023年到2025年10月的近1.8亿份全球招聘启事,对比了2024年,2025年哪些具体的职位招聘需求减少了,哪些又增加了? 一个具体的数据是2025年全球总的招聘岗位数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8%,-8% 这个数据就是个基线,如果说岗位下降幅度高于这个数,说明职位数量下降了。 1. 创意领域:创意执行大幅下降 在2025年跌幅最大的Top 10岗位里,有三个来自创意行业: - 计算机图形艺术家(-33%):包括3D艺术家、VFX特效师等。 - 摄影师(-28%) - 作家(-28%):包括文案、编辑、技术文档作者等。 跌幅高达30%左右,远超-8%的基数,而且这是连续第二年下跌。这几乎可以确定是结构性衰退,而不是市场波动。 但不是所有创意领域数据都在下降,创意总监、创意经理、平面设计师、产品设计师这些岗位的降幅都远小于上面那些执行岗,基本跟大盘持平甚至更好。 AI正在取代的,是创意工作中执行的部分,而不是策略的部分。 这也比较符合直觉,对于创意执行,现在 AI 画图、甚至AI 生成视频,已经可以做到又快又好成本还低,但创意策略岗位,比如去跟客户沟通、理解需求、制定策略、把握风格、迭代反馈、研究用户,这些需要复杂决策、同理心和战略思考的工作,AI暂时还干不了。 纯粹的“创意执行岗”正在快速萎缩,而“创意策略岗”依然坚挺。 2. 按职级:AI在赋能高管,淘汰打工人 按职级来看看岗位的增减情况: - 高层领导(总监、副总裁、C级别):-1.7% ,虽然也在下降,但是比整体幅度 -8% 低 - 中层管理者(经理):-5.7% - 普通贡献者(IC,即一线员工):-9.0% ,比基准 -8% 要差 这确实有点出乎我意料,我以为在经济下行周期,公司应该先砍掉昂贵的高管。作者给出的解释是: > 这可能是因为公司在增加战略领导层,同时对运营管理层更加挑剔。他们想要更多的人来决定做什么,更少的人来管理怎么做,以及更少的执行人员。谷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裁掉了大部分中层管理者。 > >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 AI 赋能的。例如,一个总监或副总裁现在可以用 AI 编程工具快速制作想法的原型 (prototype),而不需要一个工程师团队。那些威胁到基层员工的 AI 工具,实际上赋能了高级领导层,让他们能更独立地运作。一个能用 Cursor 或 Claude 这种工具快速搭建可用原型、验证技术方案的产品副总裁,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向他汇报的基层员工了。 这个趋势很关键:企业似乎更愿意保留那些能决定“做什么”(What to do)的人,而减少那些“管理怎么做”(How to do it)和“具体去做”(Do it)的人。 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3. 热门替代岗位:软件工程师与客服反而坚挺 有两个岗位经常被拿来作为反面例子:程序员和客服,都觉得 AI 能写代码了,AI 能回答客服问题了,甚至很多公司已经这么干了,裁掉了大部分客服岗位和程序员岗位。 但从作者的数据来看,客服岗位的降幅仅为-4.0%,远好于大盘。 原因很简单:聊天机器人能处理“查订单”、“改密码”这种简单任务,但一旦遇到用户真的生气、愤怒、或者遇到复杂需要变通的问题时,AI就没办法处理了。 这时候,人类的同理心和判断力就成了刚需。 软件工程师这个倒是很符合我一直以来的判断,专业程序员还是不可或缺,无论你怎么 Vibe Coding 吹的多厉害,一旦要维护、要考虑大量用户和各种线上复杂的使用情况,必然还是要专业程序员处理。 不过有一点:“前端工程师”是程序员里下降最多的,这可能和AI在前端能力比较强有关,不过如果你自己是前段程序员也不用担心,稍微复杂一点的前端应用,AI 还真处理不了,前端需求还是挺多的。 4. 哪些岗位在增加? 虽然整体岗位都在缩减,但是也有一些岗位是在逆势增长的。 涨幅第一名:机器学习工程师,+40%, 这毫无悬念。在AI的淘金热里,最赚钱的永远是“卖铲子”的人。所有公司都在疯狂地招人来开发、部署和维护AI模型。相关的如机器人工程师(+11%)、数据中心工程师(+9%)也都在猛增。 涨幅黑马:网红营销专员 (influencer marketing specialist) 的职位比去年猛增了 18.3%。这也不是昙花一现。去年这个岗位增长了 10%,所以这是一个持续两年的模式。 这应该是由于 AI 内容泛滥后大众对于内容信任感的缺失,普通人正在产生一种AI免疫反应。 我们越来越不相信那些看起来标准、完美但没有灵魂的东西。相比之下,一个你关注了很久的、活生生的博主,用他自己的方式给你推荐一款产品,这种真实感和信任感变得前所未有的珍贵。 要不怎么现在都在说“活人感”呢! AI越是泛滥,人类的真实信任就越是值钱。

Prompt Engineer, dedicated to learn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about AI,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vatar for 宝玉
宝玉
Mon Nov 03 22:51:42
原文:I analyzed 180M jobs to see what jobs AI is actually replacing today https://t.co/YxkpbggBmt
翻译:https://t.co/wTw73mpXKl

原文:I analyzed 180M jobs to see what jobs AI is actually replacing today https://t.co/YxkpbggBmt 翻译:https://t.co/wTw73mpXKl

Prompt Engineer, dedicated to learn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about AI,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vatar for 宝玉
宝玉
Mon Nov 03 22:51:42
原文:I analyzed 180M jobs to see what jobs AI is actually replacing today https://t.co/YxkpbggBmt
翻译:https://t.co/wTw73mpXKl

原文:I analyzed 180M jobs to see what jobs AI is actually replacing today https://t.co/YxkpbggBmt 翻译:https://t.co/wTw73mpXKl

Prompt Engineer, dedicated to learn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about AI,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vatar for 宝玉
宝玉
Mon Nov 03 22:51:42
RT @0xMert_: @VitalikButerin @ilblackdragon new judge: @eddylazzarin

CTO of a16z crypto!

this might be the most stacked lineup of judges…

RT @0xMert_: @VitalikButerin @ilblackdragon new judge: @eddylazzarin CTO of a16z crypto! this might be the most stacked lineup of judges…

CTO @a16zcrypto

avatar for Eddy Lazzarin 🟠🔭
Eddy Lazzarin 🟠🔭
Mon Nov 03 22:47:14
一筐大模型揉一起做篮球识别!

给大家看这个识别效果,投篮位置,是否进球,球衣编号,球在哪里(甚至裁判手里拿的另外一个球都能捕捉到),篮筐,运动员都能识别。

总计用了这些模型:

F-DETR (检测球员)—— 这是个类 DETR 的实时目标检测器。微调后用来检测球员、球衣号码、裁判、篮球,甚至投篮类型。

 SAM2 (跟踪球员)—— 用于分割与跟踪。它在球员被遮挡后重新识别,并在身体接触中保持目标 ID 稳定。

SigLIP + UMAP + K-means (无监督球队聚类)— 结合视觉-语言嵌入与无监督聚类,通过统一的颜色和纹理将球员自动分组,无需人工标注

SmolVLM2 (识别球员号码)— 这个比较猛,今年2月份发布的,有256M, 500M, 2.2B 三个版本。一般用在OCR场景,是个VLM,经过 NBA 球衣裁剪图像微调后,识别队服和编号准确率从 56%提升至 86%

ResNet-32 — (号码分类)一种经典 CNN,经过微调用于球衣号码分类,测试准确率达到 93%,优于微调后的 SmolVLM2

原文写的非常棒,作为学习资料足够了,推荐给大家:

一筐大模型揉一起做篮球识别! 给大家看这个识别效果,投篮位置,是否进球,球衣编号,球在哪里(甚至裁判手里拿的另外一个球都能捕捉到),篮筐,运动员都能识别。 总计用了这些模型: F-DETR (检测球员)—— 这是个类 DETR 的实时目标检测器。微调后用来检测球员、球衣号码、裁判、篮球,甚至投篮类型。 SAM2 (跟踪球员)—— 用于分割与跟踪。它在球员被遮挡后重新识别,并在身体接触中保持目标 ID 稳定。 SigLIP + UMAP + K-means (无监督球队聚类)— 结合视觉-语言嵌入与无监督聚类,通过统一的颜色和纹理将球员自动分组,无需人工标注 SmolVLM2 (识别球员号码)— 这个比较猛,今年2月份发布的,有256M, 500M, 2.2B 三个版本。一般用在OCR场景,是个VLM,经过 NBA 球衣裁剪图像微调后,识别队服和编号准确率从 56%提升至 86% ResNet-32 — (号码分类)一种经典 CNN,经过微调用于球衣号码分类,测试准确率达到 93%,优于微调后的 SmolVLM2 原文写的非常棒,作为学习资料足够了,推荐给大家:

A coder, road bike rider, server fortune teller, electronic waste collector, co-founder of KCORES, ex-director at IllaSoft, KingsoftOffice, Juejin.

avatar for karminski-牙医
karminski-牙医
Mon Nov 03 22:37:43
  • Previous
  • 1
  • More pages
  • 1127
  • 1128
  • 1129
  • More pages
  • 2117
  •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