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Thread Easy
  • 探索
  • 撰写 Thread
LogoThread Easy

您的一体化 Twitter 线程助手

© 2025 Thread Easy All Rights Reserved.

探索

最新在前,按卡片方式浏览线程

开启时会模糊预览图,关闭后正常显示

域名显示异常或者不显示域名

域名显示异常或者不显示域名

独立科技网站 - 蓝点网 / 感谢关注 订阅频道:https://t.co/xzeoUEoPcU 联系方式:https://t.co/LJK1g3biPp

avatar for 蓝点网
蓝点网
Thu Oct 30 04:38:47
刚给 AI 发了任务(较简单),还没等我起身接水喝,已经干完了。。。

拿产品 Orchard 的优化和新功能实现试用了一下 @cursor_ai 2.0,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Composer 模型,真的好快!质量也不错的。

刚给 AI 发了任务(较简单),还没等我起身接水喝,已经干完了。。。 拿产品 Orchard 的优化和新功能实现试用了一下 @cursor_ai 2.0,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Composer 模型,真的好快!质量也不错的。

🔖 Building · Sharing ✨ Zipic · TimeGo · KeygenGo · HiPixel · Orchard · Prism

avatar for 十里
十里
Thu Oct 30 04:38:09
How to cut the energy cost of AI by a factor of 10,000:

How to cut the energy cost of AI by a factor of 10,000: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UW and author of '2040' and 'The Master Algorithm'. Into machine learning, AI, and anything that makes me curious.

avatar for Pedro Domingos
Pedro Domingos
Thu Oct 30 04:36:17
Thread

Thread

🖥️ Indie Maker 🛠️ 星球「海哥和他的小伙伴们」 📌 油管「海拉鲁编程客」 🌸 沦为程序员的段子手/猫咪

avatar for 海拉鲁编程客
海拉鲁编程客
Thu Oct 30 04:31:50
12/100 慢即是快

不管你用的是 Codex / Cursor / Claude Code / Trae——记住这条:慢,即是真快。
AI 用得对,拿到稳定 x10 很现实;但很多人为了 x50 / x100,到处发明“捷径”。快是幻觉,欲速则不达,技术债只会越滚越大,最后效率反而被反噬,AI的魔力转圈圈。

与其一脚油门,不如坚持可控节奏(cadence):
先澄清需求(Spec)→ 设计接口(API)→ 小步提交(Small Commits)→ 持续重构(Refactor)。
按这个节奏产出的代码,可维护(Maintainability)/ 可验证(Testability)/ 可扩展(Extensibility)都在线,越到后期越快,这才是真正的“快”。

把返工率从 30% 压到 5%,体感速度常常比“名义提速 2 倍”还快;
对新手来说,从 60% 降到 10%,研发节奏会肉眼提速好几倍——因为你少走了绝大多数回头路。

我的习惯是:每次让 Codex 写代码或拆文档时,趁“冷却时间”做 60 秒微复盘:

- Prompt 有没废话?能否去冗、更结构化?
- 设计是否多此一层?有没有更直接的接口?
- 是不是命中了 AI 的能力边界?有没有方案突破一下?
- 这段代码可能留下什么技术债?命名/拆分/魔法数立刻顺手改一处。

---广告时间---

最近开了知识星球「海哥和他的小伙伴们」 - (链接在评论区)。

如果你是 
- 「想学 AI编程的产品经理/产品负责人」,想顺手做一些开发工作。
- 「没有深入使用 AI 的程序员」,想了解一线 AI 编程程序员是怎么看每个 AI 工具的功能,快速上车。
- 「想学 vibe coding 小白」,想研究一下怎么做个能用的项目,更快学会编程新范式。

那么我的星球可能对你有比较大的帮助。

另外,前一百名附赠和海哥 1v1 手摸手远程会议畅聊 AI,之前的会员聊完甚至还有加钟的需求

12/100 慢即是快 不管你用的是 Codex / Cursor / Claude Code / Trae——记住这条:慢,即是真快。 AI 用得对,拿到稳定 x10 很现实;但很多人为了 x50 / x100,到处发明“捷径”。快是幻觉,欲速则不达,技术债只会越滚越大,最后效率反而被反噬,AI的魔力转圈圈。 与其一脚油门,不如坚持可控节奏(cadence): 先澄清需求(Spec)→ 设计接口(API)→ 小步提交(Small Commits)→ 持续重构(Refactor)。 按这个节奏产出的代码,可维护(Maintainability)/ 可验证(Testability)/ 可扩展(Extensibility)都在线,越到后期越快,这才是真正的“快”。 把返工率从 30% 压到 5%,体感速度常常比“名义提速 2 倍”还快; 对新手来说,从 60% 降到 10%,研发节奏会肉眼提速好几倍——因为你少走了绝大多数回头路。 我的习惯是:每次让 Codex 写代码或拆文档时,趁“冷却时间”做 60 秒微复盘: - Prompt 有没废话?能否去冗、更结构化? - 设计是否多此一层?有没有更直接的接口? - 是不是命中了 AI 的能力边界?有没有方案突破一下? - 这段代码可能留下什么技术债?命名/拆分/魔法数立刻顺手改一处。 ---广告时间--- 最近开了知识星球「海哥和他的小伙伴们」 - (链接在评论区)。 如果你是 - 「想学 AI编程的产品经理/产品负责人」,想顺手做一些开发工作。 - 「没有深入使用 AI 的程序员」,想了解一线 AI 编程程序员是怎么看每个 AI 工具的功能,快速上车。 - 「想学 vibe coding 小白」,想研究一下怎么做个能用的项目,更快学会编程新范式。 那么我的星球可能对你有比较大的帮助。 另外,前一百名附赠和海哥 1v1 手摸手远程会议畅聊 AI,之前的会员聊完甚至还有加钟的需求

🖥️ Indie Maker 🛠️ 星球「海哥和他的小伙伴们」 📌 油管「海拉鲁编程客」 🌸 沦为程序员的段子手/猫咪

avatar for 海拉鲁编程客
海拉鲁编程客
Thu Oct 30 04:31:07
不一定是卖员工买GPU吧

本身他们也在疯狂投资,似乎是不缺钱

更多是优化一些部门,转到AI为主未来业务部分!

但是博主的这是大家新一轮创富的巨大机遇的判断是对的…

不一定是卖员工买GPU吧 本身他们也在疯狂投资,似乎是不缺钱 更多是优化一些部门,转到AI为主未来业务部分! 但是博主的这是大家新一轮创富的巨大机遇的判断是对的…

学AI找小互,找小互,上 https://t.co/4PVaHEr5r3 ...

avatar for 小互
小互
Thu Oct 30 04:30:21
  • Previous
  • 1
  • More pages
  • 1780
  • 1781
  • 1782
  • More pages
  • 2111
  • Next